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药家鑫案想到的

火烧 2011-06-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药家鑫案引发对教育体制的深刻反思,揭示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失衡的问题,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呼吁改革教育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药家鑫案想到的  

武陵风雨  

曾轰动一时的在校大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以被执行死刑而尘埃落定。  

一起因普通交通事故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为何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定有其深层原因。虽属典型个案,但却反映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当今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后,教育体制也在改革,但却充满市场化色彩,把曾经好的东西给改掉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和品行教育。中、小学校奉行分数挂帅,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大学院校按考分成绩分出个三六九等,使学生在学生时代就打下了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的深刻烙印。因此,学生在课堂里死读书本,把分数作为自己成才的命根,培养的学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奴”。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封、资、修思潮泛滥,物欲横流,黄、赌、赌盛行,现实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和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却异常的薄弱,使学生缺乏对党和社会主义深刻认识,缺乏理想和信念,也缺乏对社会事物正确判断力。由此,导致个别学生人生观严重扭曲,自私自利,品行恶劣,药家鑫的极端行为即是例证,偶然之中有必然,从他的身上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毛泽东时代,是塑造崇高理想,净化人们心灵的时代。因此,十分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不仅要求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社会知识,走“五.七”道路,学工、学农、学军,参加政治运动,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力求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面对商品经济社会,教育界应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新审视和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把立德立志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出的学生既是建设国家“知识型”人才,更是传承事业的“合格型”人才,即品学兼优的学生,切莫忽视素质教育,任其发展,毁了下一代,也毁了社会主义千秋伟业!  

相关文章

  • 从马聪肇事逃逸再论药家鑫案
  • 《南风窗》荒诞不经的李昌奎死刑命题
  • 药家鑫杀人动机初探
  •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
  • 李昌奎案: 法官缘何称再审是最大的伤害?
  • 评李昌奎案法官的新表态:再审是对法治社会最大的伤害?
  • 黎阳: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件,看普世政变的一个突破口
  •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 伪善与傲慢:驳《南方XX》记者“反对云南省高院再审李昌奎案”
  • 法盲执法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 宪之:云南高院意欲何为?————评赵、田两位副院长对大众质疑的回应
  • 杀与不杀的唯一检验标准是量刑准确——谁将国法用私话解释成了私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