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对今日新浪《央视点评药家鑫案教授称接受批评不接受歪曲》的评论

火烧 2011-04-1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针对药家鑫案中李玫瑾教授的言论进行批评,强调物质生活条件对思想动机的影响,质疑教授对网民的不理性批评,呼吁理性分析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少拿什么“心理学”、“哲学”、“黑格尔”、《逻辑学》——等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来吓唬广大劳动群众,你以为中国4亿网民中没有学习过心理学、哲学的吗?

    哲学、心理学没有告诉你,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层面?

    马克思没告诉过你,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动机”,而不是“那样的思想动机”是由什么决定的?难道不是由人们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个人成长经历等)决定的吗?

    正如药家鑫杀人的“思想动机”是由他所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一样,你为药家鑫辩护的“思想动机”,不也正是你所处的与药家鑫相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吗?

    而广大人民同情张妙,同情马加爵的“思想动机”,则是广大劳动群众所处的与张妙、马家爵相同的“水深火热”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见2011-04-《潇湘晨报》文章:药家鑫受害人15岁辍学打工  失业当晚遇害)

    我毫不怀疑,李玫瑾教授关于“药家鑫案”的言论,是出于她的“无意识”,也许她在生活中、在同事、邻里、家人眼中的确是个好人。但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他具有“有意识”(理性)。

    你忿怒于网民对你的言论的“不理性”(多数人的暴政),难道就不允许网民对你的同样缺乏“理性”的言论的“不理性”?抑或是你在大学根本没有好好学习,“哲学”和“心理学”都没学到家,根本就不知道,在人的“无意识”(本我)之外,还有个“有意识”(“自我”和“超我”),根本不知道“自我”和“超我”为何物,还仅仅停留在“动物”(丛林法则)的阶段???

相关文章

  • 从马聪肇事逃逸再论药家鑫案
  • 《南风窗》荒诞不经的李昌奎死刑命题
  • 药家鑫杀人动机初探
  •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
  • 李昌奎案: 法官缘何称再审是最大的伤害?
  • 评李昌奎案法官的新表态:再审是对法治社会最大的伤害?
  • 黎阳: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件,看普世政变的一个突破口
  •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 伪善与傲慢:驳《南方XX》记者“反对云南省高院再审李昌奎案”
  • 法盲执法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 宪之:云南高院意欲何为?————评赵、田两位副院长对大众质疑的回应
  • 杀与不杀的唯一检验标准是量刑准确——谁将国法用私话解释成了私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