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寄望杨元元来世别投错胎

火烧 2009-12-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杨元元因贫困和学校处理方式不当选择自杀,引发对教育系统责任和学生困境的关注,揭示背后家庭与学校双重压力下的悲剧。

寄望杨元元来世别投错胎


鲁开盛 光明网-光明观察

    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上吊自杀,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12月11日《东方早报》)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这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面对鲜活生命的悲情消逝,善良的人们怎能不扼腕叹息?不能说杨元元不优秀。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公费研究生——这两点,足以证明。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可杨元元最终还是不解知识为何难改命运,读书为何难成就未来。

    报道说,杨元元自杀之谜的背后一直缠绕着两个字——贫困。确实,贫困是杨元元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起社会悲剧的根源却不仅仅是贫困:责任的苍白和道义的缺失难道不是绞杀杨元元的凶手吗?

    诚然,贫困不是自杀的借口。一定程度上说,自杀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可是,如果不是真的山穷水尽,如果不是真的“看破红尘”,谁会轻易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对生的渴望?

    因为贫困,人生道路充满坎坷、遍地荆棘:大学本科毕业因拖欠学费,5年后才拿到毕业证,也间接导致工作不顺;因为贫困,想和老母亲在宿舍里凑合挤一下却遭到拒绝……

    因为贫困,甚至连起码的人的尊严都得不到保障:在其母租房还无着落时,学校突然强行撵人,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被逼无奈的母亲瞒着女儿坐在寒风瑟瑟的学校礼堂前过夜——将心比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礼遇啊!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她用极端的方式发出了悲天的呐喊与悯人的控诉,卫生间水龙头上的两条毛巾将这名还没有来得及“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在读研究生永远定格在30岁。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杨元元是母亲的女儿,“大学还入了党”,她为什么选择逃避反哺之义、跪乳之恩的义务,同时也选择了背叛自己当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假如杨元元不是出身贫困家庭,所有一切皆可迎刃而解,而悲剧也将不会出现。君不见,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赢者通吃”犹如地壳下的岩浆暗流涌动?出身权贵阶层的子弟他们是多么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考不上大学冒名顶替的,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要害部门和单位的,离奇的还有尚在念初中的小娃娃就当上公务员拿工资的……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在同情和悼念杨元元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杨元元之后,还会有张元元、李元元、王元元、赵元元吗?而在专家学者论证“是个人太脆弱还是学校太冷漠亦或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笔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寄望杨元元来世别投错胎!

相关文章

  • 我们回不去了--80后的空间放逐与现实选择
  • 杨元元的毁灭--资产阶级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 为呼唤良知而献身的女杰—写给杨元元
  • 看不见的手,脱不了的罪
  • 关于杨元元事件的一封信
  • 一个80后悼我宜昌同胞杨元元
  • 他是人民大救星--有感唐福珍与杨元元之死
  • 杨元元的死有六个人逃脱不了责任
  • 市场经济下的“杯具”一代—简评杨元元之死
  • 杀死杨元元的那把"刀"叫资本主义
  • 直面危机:谁来拯救中国?
  • 另一则:“没钱你上什么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