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生苏州拆迁钉子户杀人事件:不懂舆论
文章分析苏州拆迁钉子户杀人事件与重庆拆迁事件的对比,指出舆论在事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探讨舆论对拆迁矛盾的引导与影响,强调舆论在化解冲突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发生苏州拆迁钉子户杀人事件:不懂舆论
重庆拆迁钉子户事件惊动了全国。因特网、电视台、各地报刊纷纷报道,歌乐山下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吸引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最终,在各方努力下,总算取得了双方认可的结果。
而几乎就在同时,在长江的另一头,在那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却发生了拆迁钉子户马雪明杀人的恶性事件,造成两死一伤的可悲后果。
同样的拆迁矛盾,为什么其结果竟如此不同?只要人们细心地看过这两篇报道,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词:舆论。
重庆的钉子户很会造舆论。那个叫吴萍的女户主,知道网络的作用,把事情首先公布在网上,使地球人都知道。在记者面前,她又是那样铮铮有词,滔滔不绝。众目睽睽之下,那拆迁公司毕竟心存恐惧,虽有法院判决书在手,也不敢贸然动用暴力。
而苏州那个叫马雪明的钉子户却是个闷葫芦:“老实、认死理”。他杀人的前二天,网上已报道了重庆钉子户事件,而他杀人的前夜,有关电视台和报刊也开始参与报道。而马雪明和他的家人如果上网、看报看电视,跟踪该报道的有关舆论也许会使他感到支持和安慰,会对他的极端想法和行为有所省悟,有所反思。更进一步,他如能上网诉说,那更会使他的心头淤结得到化解。但从有关报道(4月26日《南方周末》B16版)看,似乎这方面的事情哪怕一丁点儿都没有发生;而另一方面,拆迁公司及其主管部门看到重庆钉子户有关报道,对政策条文(即只按原始房产证上的面积,而不按实际面积补偿)有所反思、有所松动,恶性事件也许就可以避免。
但不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被杀的死了,杀人的进了牢狱……半个月后,那座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房子被挖掘机轻轻一推,轰然倒塌。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新的拆迁条例不能解决强拆问题?
- 毛泽东“阅卷”各地作答的拆迁“试题”
- 伟大的胸怀——毛泽东是如何看待拆迁的
- 初衷再探:强拆是违背还是符合改革初衷?
- 梦投乌有村遇吏拆房
- 拆迁公司自曝暴利内幕:拆一个城中村可赚几百万
- 高唐州知府高廉在殷天锡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 毛主席论拆迁--中国迎来暴力拆迁与反暴力拆迁的年代
- 香港深层次矛盾实录之一--高铁事件,活生生的阶级斗争
- 《南方都市报》积极报道拆迁官员被杀意欲何为?
- 毛主席离去之后,中国人民从此又跪下去了
- 暴力拆迁根源在于资改派的反毛--毛主席论拆迁的启示
很赞哦! (10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