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深圳梦走向破灭还是重启 30年深圳梦走向破灭还是重启
30年深圳梦走向破灭还是重启 |
|
作者:罗志渊 求是理论网 2010年08月26日 09时37分 |
|
近日,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从深圳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在举行各类庆典活动。不论是回顾深圳的成功经验,还是探索深圳发展模式,深圳对全国其他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不要被眼前的成绩麻痹了神经,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反省,让这座“改革之城、创新之城”继续担负试验田及探路者的使命。而这30年的深圳梦,梦想还未全部实现,在下一个30年,深圳梦是走向破灭还是重新启动,这才是摆在深圳面前的关键问题。笔者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深圳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是靠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便是靠“深圳精神”。其实,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深圳以“深圳精神”在全国率先打破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84年来深的某专家回忆,他当时去内地出差还要粮票,而深圳已不用了。也就是说,深圳率先打破计划经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深圳的实践也证明,发展市场经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2009年9月22日伦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GFCI)报告显示,最新全球5大金融中心排名: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深圳。深圳排名的“大跃升”得益于GFCI看重金融中心的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关。也就是说,深圳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但是,随着深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空间”四个难以为继。而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增加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房价、物价等上涨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大多数生活在深圳的人们感到缺乏幸福感。对于此,笔者也很困惑,深圳的人均GDP已经有9.3万,平均工资也有3千多,但房价的均价是2万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来深圳工作,工作100年仍买不起一套房。如长期以往,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又如何实现温总理提出的“让人民活得更加有尊严”呢? 奥一网曾做了一个“深圳,我们分手吧”的专题,里面就有很多生活在深圳的网友留言表示,这次春节回家后将不再回深,而且很多网友在留言中也认为,深圳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城市。离开深圳的原因有很多,事业不顺、生存压力大等,但90%以上的告别者都将离开深圳视为一种解脱。有网友说:诀别的根源在于这座城市安全感的缺失,“深圳的一切其实并不属于我,它们属于那个我没有读懂的现代化,属于那些不知道为谁而建的高楼大厦”。因此,像深圳这样外来人口众多的“移民城市”,让人活着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这其中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不管离开深圳的人们是主动离开还是被抛弃,这都不是轻易做出的选择,其中的辛酸,也许只有他们心里清楚。笔者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但深圳确实是一个让人缺乏归属感的城市,即使我们的户口已经迁入深圳,别人问起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说自己是“深圳人”。 近期,也有人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圳慢慢沦为“拜金”的城市,是中国的“欲望之都”。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一下深圳“拜金”思想的根源。当初,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口号是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但从现在来看,这句口号的提出,也为后来的“拜金”思想埋下伏笔。其实,“拜金”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历史根源。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鄙视“拜金”的,崇尚舍生取义。虽然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思想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而“拜金”思想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滋生出来的负面观念。 事实证明,“拜金”思想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在利益驱使下,奸商多起来了,山寨机火了,老板开始压榨工人了……“拜金”思想的蔓延,使“金钱至上”的观念从经济领域泛化到一切领域。30年来,深圳从提出“文化立市”到建设“文化强市”和“文化产业龙头大市”,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发展文化方面仍然陷入误区,在“拜金”思想指引下,认为发展文化就是搞“文化产业”,结果以商业运营模式的文化产业未能彻底提升深圳文化品质,这值得反省与深思!而“拜金”思想也导致在文化领域“三俗风”盛行。昨天看到一则消息:余光中将带《乡愁》来深圳。觉得现在的世界挺滑稽的。余光中曾是我尊重的诗人,他的《乡愁》已经愁了几十年,但深圳仍乐此不疲“愁上加愁”!这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说通俗点就是:矫情、做作!让人看到的是变味的《乡愁》!所以,当有人邀请我为深圳30周年写诗的时候,我拒绝了。在缺乏诗意的深圳,我对诗意的追求只存于精神上的坚守。深圳的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应有所精神坚守! 综上: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一座被降格的城市,虽创造过奇迹,如今只是拖着残余的梦艰难前行!如“深圳精神”不复苏,深圳的再次启程无从说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深圳梦的破灭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生存压力。进一步讲,既得利益者阻碍深圳进一步突破如同布满地雷阵,希望深圳能做出抉择,勇往直前! 首先,深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跳出已固定的发展思维,重唤“敢闯敢干”的深圳精神,可先在深圳组织一次自上而下的大讨论,集思广益。让 “深圳精神”复苏,才能让深圳真正崛起。希望新当选的王荣书记能履行自己的诺言,并要有深入改革的决心,重组政府,广纳贤才,率先打破体制障碍,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降低城市生活成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生活在深圳的人民更有幸福感、更有尊严! 其次,深圳要消除执政党领导干部的“拜金”思想。记得许宗衡刚刚就任深圳市市长时,曾提出了“清、明、勤、思”四个字,很受好评,特别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提出的“不飘浮、不做秀、不忽悠”曾被广为传播,还有他的“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更是引来媒体和群众的一片赞誉!而他所做的刚好与他说的相反!所以,深圳首先要对“说一套做一套”的贪官“亮剑”。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简称“廉政准则”),这个准则犹如一把利剑,必将会有力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人民树立好的榜样。 再次,深圳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重建道德体系。主流媒体必须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社会和生活环境,才能进一步净化深圳人们的心灵。 最后,深圳要抓住“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深港一体化”、“大运会”等历史机遇。在推进“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必须划定一个时期(3-5年)为“深圳一体化”过渡期。毕竟特区外与特区内起点不同,关外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如一下子用深圳特区内的要求覆盖到特区外,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如处理不慎,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另外,深圳要与香港联手构建“深港国际大都会”,发展“总部经济”,把深港建成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这样的国际化都市。只有走国际路线,才能使深圳成功突围,才能续写深圳的传奇! ------------------ 作者简介:罗志渊(笔名:源灏),年轻学者、作家、诗人、批评家,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祖籍广东兴宁,现居深圳。开创的古今融合新文学,引导一个文学流派,与林非、史铁生、阿来、莫言、祁人等同入选为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创办《明天诗刊》,创办《源灏访谈室》。著有评论集《论见中国》、诗集《源灏诗选》、《彼岸疏影》,品词集《灏诗品词》、杂文集《凝眸》、长篇小说《寻梦凰朝》、《孤零飘落》等。为建国60周年献礼作品《新天地》被《光明日报》等四十多家国内外重要媒体报道,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相关文章
- 我所经厉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 之一
- 我们在被谁代表--一起看看深圳本届人大代表名单
- 新版《深圳你将被谁抛弃?》
- 见证沧桑:一位改革者的实践与反思心路历程
- 从“深圳房补”政策看资本的力量
- 这就是“深圳模式”?
- 深圳彻底变质:忍看穷人成新鬼,乐向富人送大礼
- 洋务运动式的对外开放要不得!
- 比亚迪深圳工厂调查报告
- 深圳改革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政治背叛
- 美华:中国之耻--深圳以“赚钱要紧”口号劝赶抗日步行者
- 《包身工》为何退出课本?---距离现实太近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