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上亿红包送领导:开发商自述如何与官员勾结

火烧 2010-05-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揭露开发商如何通过送红包、建立关系网与地方官员勾结,完成项目运作,揭示官商勾结对房价的影响,强调利益共享与腐败问题。

     

  看完新华网“上亿红包送领导:开发商自述如何勾结地方官员囤地”文,真如五味杂陈。文中说,一直以来,社会对建设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现象虽然是深恶痛绝,但仅仅只是有所耳闻,真正的一个开发项目完全运作下来,究竟需要打通多少关节和哪些关节,都存在些什么“规则”和“交易”,非业内人士并不清楚,大多还只停留在臆测阶段。但近日,一位自称常年在珠三角、湖北、四川和云南等地方专门从事房地产运作项目的投资商向记者透露了个中的“奥妙”,揭开了建设项目中的腐败行为的神秘面纱。——原来“今日不同往日,要能够把项目运作下来,就要舍得下本钱,学会‘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地方政府打交道。”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是打通“天地线”。关系网构建的原则是:高层领导点头,中下层办事人员落实,领导是“天线”,办事人员是“地线”,谁也得罪不起。以中西部城市建设项目为例,二三线城市一年少说投入几十亿上百亿,多的甚至几百亿,全部是财政拨款。没有党委、政府的过硬关系,别说拿项目,就是参与招投标都不可能。其次,投地方政府所好,避免节外生枝。跟“一把手”关系再好,也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得能通得过常委会、办公会,才能安安心心做下去。第三,要“有理。依托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集团”,让政府财税有收入,让政府面子上过得去。第四要“有节”。处理好各种关系,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最大的关键还是要“有利”。正如开发商所言,如何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的好处”才是最终的落脚点。而且这里面也是有很“高深”“巧妙”的学问。  

   

  首先是如何保证有利润,这并非难事,依靠地方政府规避风险是最好的办法。有了利润,接下来就“不要想自己吃完所有的钱”。无论什么项目,拿到手上,就一定要打发好省级领导、市级领导、城市投资集团的领导,还有国税、地税、财政、开发区方面的官员,吃喝玩乐是少不了的,请客接待也是少不了的,出国旅游买单购物也是不能省的。一个二至三亿元的项目下来,尽管从长远上看我能够纯赚二至三亿元,但前期投入就会超过几千万,加上前前后后给领导送的礼物、红包,肯定要超过一亿元。  

   

  当然,开发商送给官员的钱,最终还得从卖房利润中扣除,实际是广大“房奴”在为官商勾结的腐败买单。如此一来,房价焉能不高?难怪即使社会千呼万唤,楼价房价清单总是“见不得人”;难怪房价边抑边涨,原来“猫鼠”一家,利润共享,“严打”势必成“假打”。某些政府部门明里扯脖高呼抑制房价,背后却与房产商称兄道弟,打成一片,兴奋地数着房地产商“孝敬”的钞票。  

   

  由此想来,以前有人讥讽政府某些部门治理房价,是一帮“庸医”治病实在是错了。事实上,某些职能部门不但不是“庸医”,而且是玩弄权术、敛取钱财的“高手”。只不过,他们把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能嬗变成了小集体和个人敛财的工具罢了。  

   

  房价,本是一个最简单的算术问题,但由于染上了中国特色,导致房价的计算高深莫测。现在,“黑幕”既已揭开,希望有关方面有所作为,尽快在制度和法纪上斩断开发商和官员勾结的黑手,构筑出一道违法乱纪者无法逾越的“围墙”。腐败一日不除,房价一日难跌!调控房价何日能剑指腐败?我们将拭目以待!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