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或在5-8年后面临更大危机
有不少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可能性。针对此问题,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近日表示,目前银监会还没有发现有资金流入股市,一季度猛增的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小的。
部分资金未进入实体经济。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3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4.9万亿元的规模。政府提出的全年新增贷款的目标为5万亿元以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应该看到目前信贷的超常增长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么大规模的超常增长也不是没有问题,可能有一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朱民撰文表示,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并未真正缓解次贷问题引发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预计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
此说有两个错误。金融危机在延续,其核心区域已经转到实体经济,而非金融机构。虽然金融机构面临信贷违约率上升等风险,但有两大因素可以对冲这一风险:首先,工业贷款与个人信用贷款没有进行疯狂的资产证券化,泡沫与房贷相比,是大巫见小巫;其次,奥巴马可以将剩余的救助资金,直接转向企业与消费者,以印钞隐性豁免债权的方式,直接修补企业与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美国政府将购买MBS(抵押支持证券),成为最大的做市商。
美国大印钞票,意味着其他国家只能与美国同进退,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与美国的汇率联系更加密切,中国也进入印钞行列,自己关起门来进行紧缩毫无意义。所谓预算平衡这些事,已经被各国的财政部和央行扔进了历史的增产增值堆,只有欧盟稍微克制一些,但鉴于欧洲已经丧失了经济火车头的作用,他们的克制无关世界宏观经济大局。
还会有金融机构破产,还会有大批的分拆与兼并现象,但金融危机最凶险的阶段已经过去。
这并不等于金融危机好转,而意味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直升机撒钱可以修补负债表,拉动不了需求,解决不了实体经济危机。在渡过金融危机的凶险期之后,我们将面对更加疲软的实体经济。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