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终于说话了,听不懂他们想要干什么!
沉默良久的经济学者,借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良机,终于发出声音了。经济领域的战略对话,当然是经济学者的VIP讲堂。当第四次战略对话安排在所谓次贷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股市危机等带来全球市场动荡之际,经济学者的“领衔主演”,自然特别地引人注目。但是不得不遗憾地说,有的学者声音已经越来越让人听不懂了。
本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6月17至18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将分别作为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对话中出现了双方之间开始平等博弈的新景象。中美双方在为此签署数十项、总金额超过130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协议后,又互将一军。美方摩根士丹利与花旗银行早先提出的在中国设立合资券商的申请,并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美方基于“独立的技术理由”,暂缓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的相关申请。
在美元货币持续贬值、经济危机日益深重之下,又值美国在华资本大把挣钱、中国在美基金不断蚀本之时,在虚拟经济摧残实体经济的困境之中,双方以种种理由互为壁垒,无论基于怎样“独立的技术理由”,本来也正常不过,但有的中国学者却另有一番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就表示,“中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美国的法律制度有冲突,这是问题的关键”。并说“工行和建行的最终所有权是中投公司,中投公司是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从而印证了美国果真是有某种“独立的技术理由”。这种看法并不是孤立的,早在 5月29日 于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论坛上,中国投资公司资产配置与战略研究部主管赵海英,就外界对主权基金的担心表示理解,他的观点是“可以想象一下,假定有一支美国政府基金到中国来收购中国企业,我们肯定也很敏感。”
看来主权基金是有障碍的。大家或许记得,美方对于主权基金的兴趣和担心,大约是在中投公司运作不久、次贷危机爆发之际日益增加的。主权基金不是创新,而是西方国家比较普遍的投资方式,并是支撑美国债市和股市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创立主权基金时,自身并无私募基金。尽管主权基金比私募基金规范和透明得多,总体规模远远小于私募基金,而对目标国金融安全的威胁程度也远远不如私募基金,但就中国而言,能够引起美方关注的也仅仅只有主权基金。也许美国是有金融安全上的某种担忧或对话条件中的市场要价,但中国学者的观点与美方“独立的技术理由”的学术契合,则相当令人费解。
主权基金控制下的子公司,或许存在(能透明的)关联交易,但天知道私募基金又能隐藏多少(不透明的)关联交易?在中国A股市场违规交易“昆明糖业”的美国公司,已经披露存在著名私募基金的操控可能,谁能说其中没有关联交易?假如主权基金“必然存在关联交易”而受限制,那么在主权基金以外的全部国有公司,是否均会由于受国资委控制而“必然存在关联交易”?那么即使工商、建行、中行不再由中投公司控制,是否也会由于同属国有公司而受限制?技术上讲,只要关联交易成为理由,则最终问题不在中投公司,而在企业的国有性质。
易宪容同时呼吁,中国要尽快调整股权结构,现行股权结构不仅和美国有冲突,在和欧洲、拉美等国建立经济联系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股权结构要适应于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则。”这一呼吁不难理解,“中国要尽快调整股权结构”,调整后的股权结构,决不能由中投公司或国资委加以控制,也决不能最终成为任何形式的国有公司,因为其中“必然存在关联交易”,换言之,唯一可行的是私有化,当然包括“建行贱卖”一类的私有化形式,只要作价合理一点就未尝不可。这样才能首先消除“和美国有冲突”的现象,并进一步“适应于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则”,达到全面接轨之目的。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尽快调整股权结构”,实现汶川地震国祭之时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经济论坛所提出的国企由159家到30家的突破,才是消除“中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美国的法律制度有冲突”这一“问题的关键”的一条现实路径。
也许由于“问题的关键”没有消除,中国市场才会面临种种压力。经济学家金岩石近日表示,中国A股沪指“要再跌到 2400” 点,他的理由是“5月份的CPI指数所透露出的消息其实是十分负面的”,5月份CPI有所回落“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水平”,“而是由于价格管制造成的政策性回落”,“政策性回落其实是一个市场力量与政策力量的较量过程”。他还认为“现在使用政策力量对价格进行管制,如果这个价格回落是短期暂时的,那么就要遭遇更大的反弹;如果是长期的,那只能说明市场机制的力量正在弱化,我们需要支付大量的政策性亏损”。
照此看来,似乎管制不但不真实,可能还是错误的,似乎亏损大都带有政策性,而盈利才是市场化的结果。故市场应当彻底放开,要让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跟随国际趋势涨到四倍以上,再让国内市场的石油价格也回归到“真实的”市场理性水平,即使必然面临通货膨胀,恐怕这才算是合理的。但是 金岩石 先生,你可千万别忘了,中国多数老百姓的月收入仍然不足2000元!到得那时,你敢到大街之上高声喊,“市场就是无情的”?!
美国商务部负责市场准入的助理部长薄希金一再强调,美国“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希望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和投资。在有些学者眼里,无论中国能否收购美国,也不管美国能否收购中国,美方是有诚意的,而中国市场面临的种种压力,大概是“适应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则”的私有化程度不够;中国股市的灾难性下跌,也许是“价格管制”造成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但我咋就不明白,这些个学者们究竟想要干什么?
相关文章
- 岳青山:所谓“中美命运共同体”是不是美妙的幻想?
- 满清末年外交啥“特色”
- 田忠国:中国如何定位对美原则?
- 希拉里一语点破 中南海再度受骗—2011-5-13至14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不知他们所谈的?却知道不谈的
- 中美关系最大的幻想是什么
- 司马南:这位美国老年妇女霸得蛮
- 中美战略对话的含义
- 郎咸平: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讲什么?
- 真应该请美国乔姆斯基教授给那帮亲美精英们上上课!
- 美国人何时摊牌
- 只有毛泽东路线才能挫败美国统治世界的战略企图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