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格林斯潘认错了,主流学生怎么办?

火烧 2008-10-2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格林斯潘认错,探讨主流经济学生面对市场配置资源、市场换技术、资本提供就业等理论的反思,指出其局限性,并呼吁重新思考经济模式与消费能力的重要性。

   

格林斯潘认错了,主流学生怎么办?

   

   

作用胜过美国总统、曾被当作自由市场经济主心骨的前美联储掌门人格林斯潘,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终于在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作证时,坦承他某些经济观念有误。格林斯潘认错了,他在中国的弟子们究竟应当怎么办?  

   

中国主流经济学生们,叫得山响的一句台词,始终就是“市场配置资源”。这种姑且叫做理念的东西,长期让人抱有疑惑,人们不但自己不能说服自己,而且从来没有得到主流理论深入浅出地指点迷津。本人对科学从不抱有任何成见,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表明,资本具有盲目性,自由市场周期性地制造过剩。既然周期性地产能过剩了,周期性地产品过剩了,周期性地劳动力过剩了,而且劳动力商品贫困化又带来周期性的消费不足,那么主流经济学生们的自由市场经济,凭什么能够优化配置各类资源?

   

资源配置出问题,主流学生们曾经叫响的另一句台词,是“市场换技术”,这个幻想似乎早已破产了。因为在国际资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的自由打工经济中,市场尽管换来了成堆的淘汰产品设计文件,却连自由仿冒落后技术也是违规的,不但核心技术没有到手,而且创新能力更是不济。最终结果是中国人民付出了难以计量的社会化劳动,得到十分低廉的劳动力商品价格,为整个世界提供了劳动成果,又承受了金融危机自由传递的巨大压力。任何经济学人预料不到这一结局,本身就有学术上的伪劣性。

   

市场换不来技术,主流学者还有叫得更响的“资本提供就业”。这个本末倒置的谬论如果得以成立,那么资本溢出的发达国家,恐怕早就没有工人失业之忧了;而且我国比引资规模大得多的外汇储备,也完全具有“资本提供就业”的替代功能,何以舍近求远呢?任何社会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上以劳动和就业为基础,只要立足于消除劳动人民的贫困化,着眼于保护全体人民的总需求,有了足够大的本土市场,什么样的危机可怕呢?

   

按理说,外资撤离并不可怕,工厂倒闭也不可怕,产能整合了,工人多得是,原料买得起,持续生产没问题,可消费能力在哪呢?事到如今看起来,想要清理主流经济垃圾,恐怕要比清理白色垃圾、灰色垃圾、黄色垃圾等等,困难都要大得多。承认错误还有救,主流经济学生们,难道不该说点什么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