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很无赖,对等开放很重要

火烧 2008-06-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中美经济对话中,美国以技术理由拒绝中国银行在美经营执照,质疑其主权财富基金背景,凸显美国金融保护主义。文章强调对等开放的重要性,呼吁中国在主动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利益。
 中美经济对话:美国很无赖,对等开放很重要  

  

6月17日 ,中美经济对话期间传出消息:美国暂缓批准中国工行、建行在美经营执照,原因是担忧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的角色。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想问:建行各位董事长、行长看完是何感受?银监会的老爷们看了又是怎样理解“金融开放”的含义的?  

美国又开始耍花招了。中国银行机构申请在美开设分行的事情上,美国一直是持拒绝的态度,他们罗织了一个又一个借口,这次仅仅是一个新的借口而已。中国银行总行的王元龙曾在其专著《中国金融安全论》里提到,中国银行申请在美国西海岸设立一家分行,竟然接连申请了6次,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理由拒绝审批。过去,美联储在拒绝批准中国的银行开设分行的申请时,以风险管理薄弱和洗钱忧虑等理由拒绝。中国乖乖地引进了“外资战略投资者”,倾听了他们关于风险的“教诲”,颁布了《反洗钱法》之后,美国又制造了新的借口。这次拒绝审批工行和建行的借口很拙劣,我还将专文介绍“主权财富基金”这个英文词汇产生的政治经济学。从本质上讲,“主权财富基金”这一词汇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中国所设。一句话:谁也别想进入美国的核心金融领域,美国就是要保护自己的金融业。这个监会,那个监会的老爷们是不是醒悟了呢?  

美联储的作派确有点无赖。“美国官员表示,美联储的决定是基于技术理由独立作出的,与两国之间的外交谈判没有任何关系。”在中美第四次经济对话期间,美国作出这样的决定,还要摆出“技术原因”的说辞,一副活脱脱的无赖面孔。在谈判期间,不但不发出积极的信号,还要寻找借口制造障碍,实在是缺乏诚意。美国一方面软银行兼施,要求中国“金融开放”,另一方面,自己却用各种软条款和新芽翻新的借口加强金融领域的保护。而中国的金融界根本不愿意考虑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竞争的事实,一味地出让自己的核心利益,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我认为,要处理好主动开放与国外对等开放的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开放关系。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确定,我国渴望开放、主动开放的热情很高,尤其在加入WTO 之后,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意见已经成为经济建言的主流。大家的观念似乎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开放的,他们的主张和他们的政策都是开放的典范。但是,当我国的企业想“走出去”的时候,遭遇到的现实却是壁垒重重的贸易保护,各种花样翻新的金融保护。这要求我们冷静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客观存在,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利益关系,清醒认识对外开放决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口号,而是各方权衡利益、发挥比较优势和彼此互利开放的真诚合作。中国应该用一颗平常心与世界交往,时刻不忘国家利益观念,在平等开放中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第二,把握对外开放的主体性和对等性。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任何国家的开放都需要回答以谁为主开放、谁对我开放的问题。对外开放的主体是我们自己,要结合国情和世情,以我为主地决定开放的领域、顺序和速度。中国多层次全方位的主动开放反映了人民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愿望。从建立中外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到建立越来越多的外商独资企业,从沿海沿江开放到内地开放,从实体产业经济开放到金融服务业开放,我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积累了对外投资的外汇资本。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其他国家市场对我们一样开放,并希望这种开放的关系是对等和平等的,而不是到处风声鹤唳的“中国威胁论”,各种名目的保护主义。  

相关文章

  • 岳青山:所谓“中美命运共同体”是不是美妙的幻想?
  • 满清末年外交啥“特色”
  • 田忠国:中国如何定位对美原则?
  • 希拉里一语点破 中南海再度受骗—2011-5-13至14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不知他们所谈的?却知道不谈的
  • 中美关系最大的幻想是什么
  • 司马南:这位美国老年妇女霸得蛮
  • 中美战略对话的含义
  • 郎咸平: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讲什么?
  • 真应该请美国乔姆斯基教授给那帮亲美精英们上上课!
  • 美国人何时摊牌
  • 只有毛泽东路线才能挫败美国统治世界的战略企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