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人均是一粒止渴的梅子

火烧 2011-11-0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中国GDP总量虽高,但人均排名靠后,质疑人均数据对穷人的意义,强调应关注实际民生与贫困人口,而非仅看人均指标。
        中国GDP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而中国的“人均”却排在世界127位,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谓人均,就是把富人的钱在在理论上暂时扒拉一点放在穷人的名下,穷人就“被富”了。这是经济学家的理论;穷人的经济学理论很简单,很实在:自己口袋里的钱才是真的钱!鲁迅说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人中,有吃燕窝鱼翅的人,有卖红丸的人,有拿回扣的人,但不能因此就说一切中国人都在吃燕窝鱼翅,卖红丸,拿回扣一样。”(鲁迅:《中国语文的新生》)富人的钱,都是从穷人哪里赚来的,更不要说匀一些给穷人,让他们也“富”起来了。

  富人的钱(合法收入)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除了实实在在的捐赠、济贫,富人的钱与穷人一丁点关系也没有;如果穷人“惦记”富人的钱,那是不道德的,是危险的;同样,政客和帮闲的经济学家玩数字游戏,把富人的钱说成是穷人的了一部分(人均),更是不道德的,是对穷人的一种侮辱。

  GDP 总量可以实实在在的表示国力;人均对于穷人而言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人均,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或者社会学概念。当我们在说“人均”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过穷人的感受。如果我们对一个吃“低保”的人说,你应该知足了,按“人均”,你每个月收入是4000元啊!结果会怎样呢?我想这个吃“低保”的人一定会象阿Q一样嘟囔一句“妈妈的”!或者怒目而视唱“我手持钢鞭将你打!”

  我们共产党人讲实事求是,最讲“认真”二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提高民生福利与保障才是真的好。

  衡量我们的发展进步,不要看人均增长了多少;特别是在贫富悬殊日益加大的情况下谈“人均”毫无疑义,只能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我们的注意力应当而且必须始终放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上,“低保”每年实际增加了多少?。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有方向,我们的措施才会有目标,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真正解决好了“矢”与“的”的关系问题。

  我们的未来才会有希望;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