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怕死的“英雄”与不怕死的英雄——看中央台“抗震晚会”与“集结号”的对台戏

火烧 2008-05-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对比中央台抗震晚会与电影《集结号》的宣传内容,指出其在英雄主义与组织可靠性上的不同表达,强调现实中的解放军仍展现不怕死的英雄精神。

 

怕死的“英雄”与不怕死的英雄

——看中央台“抗震晚会”与“集结号”的对台戏  

   

今天晚上中央1、3、4台播的是文艺界抗震救灾募捐晚会,而6台演的是《集结号》,两个宣传内容完全相反的节目“对台演出”,真体现了现在宣传部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思路。  

   

集结号的主题很清楚:一个连队接受阻击任务,上级说他们会吹集结号下撤退命令(世界上不知道哪家军队会选择主力撤退后派人回来下撤退命令的方法),结果上级没有回来,他们“忘记”了。不仅忘记回来吹号,还忘记了这批人。于是,今年春节流行的短信就说:“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不可靠”。  

   

当然,冯导自己把主题还引申了一下,他说:“过去我们看的很多电影,里面的英雄都不怕死,不让他上战场他还不高兴。”“这部电影我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愿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须把这种真实感还原出来” ,因为“怕死是人类的本性,但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才是真正的英雄。”还认定:“只要你去电影院看,就会发现它比你看过的中国战争片真实,其中的每一个造型都是合理的,再真实不过。”  

   

众多主流影评更是跟着叫好,说“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一贯宣扬英雄主义,《集结号》的故事显然要对这种惯性加以颠覆”。  

   

也就是说,集结号试图告诉大家:首先,组织是不可靠的,他们可能说了不算,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轻易就把你“忘记”。其次,解放军并不是以前说的那样,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式的英雄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怕死的”英雄,他们实际很怕死,最后无奈情况下选择了牺牲。  

   

难道这不就是集结号教育中国人的道理吗?而且冯导不是因为宣传了这个思想,怎么能当上政协委员呢?本来以为自从把集结号和色戒等放出来并大家吹捧,中国人从此就不相信政府了,不相信共产党了,不相信解放军了。解放军看了这些东西,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英雄了,要争当怕死的英雄了。可汶川地震告诉我,这些人的努力白费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些“组织”还是很“可靠”的,总理第一时间到了灾区,十几万解放军和数万消防官兵以及其他救护组织都很可靠,该来的都来了,而且是最及时地到了需要救助的老百姓面前。还看到,解放军还是当年的解放军,他们还是争当不怕死的英雄,而且还是“不让他上战场他还不高兴”,这不仅可以从5000份空降兵的“遗书”上可以看到,而且可以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声嘶力竭地喊着“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身上看到,也可以从在云雾中冒险跳伞的空降兵身上看到。显然,冯导的电影并不是他说他的集结号“比你看过的中国战争片真实,其中的每一个造型都是合理的,再真实不过”,他说了瞎话,吹了牛。显然,还是1、3、4台演出的东西更真实,因为这里都是刚刚发生的,大家都看到的。  

   

对台的两场戏中,靠集结号赚了两个亿的冯小刚没有出现,因为他在对面的舞台上,要表现另外的精神,他要把钱花到他认为合适的地方。  

   

贫道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央台会选择今天在自己的舞台上唱这场对台戏,是为了平衡,显示现在要百家争鸣?告诉精英们他们还是有阵地的?平复他们在这几天失语的痛苦感受?这才叫“和谐”?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