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让我们对死者多存一份怜悯和悲痛——汶川大地震评论之四

火烧 2008-05-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汶川地震第四天的救灾情况,呼吁对死难者多存悲悯,批评部分媒体在灾难期间仍播娱乐节目,赞扬四川电视台主持人的真情实感,强调媒体在灾难中的责任与道德反思。

汶川大地震评论之四:

让我们对死者多存一份怜悯和悲痛

萧湘延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的第四天了,灾区的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万分、如火如荼地进行。胡锦涛总书记已经乘飞机到达四川灾区,接替温家宝总理亲自坐镇指挥。10万大军正在灾区的崇山峻岭紧急抗震救灾,在废墟边瓦砾旁搜寻还存活着的群众。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都紧急行动起来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血鲜血,有物捐物,四海之内点点滴滴的爱心最终汇成爱的海洋。

截止5月16日17时,死难的人数已经达到21500余人,受伤15.9万余人,还有1.4万余人被掩埋。数字是残酷无情的,每一个数字都曾经一条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令人令人悲痛欲绝的故事。死难人数还在节节攀升,灾难尚未结束,国人还须努力!

就在这需要亿万人民协力同心的时候,需要每一个人都奉献爱心的时候,但是总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令人颇感不快!这些天来,有的地方电视台竟然像汶川大地震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主持人依然是笑脸盈盈、活泼快乐,冗长无聊的肥皂剧、嘻嘻哈哈的选秀节目、娱乐节目依然红红火火地照播不误,那些性感、无趣、滑稽的广告更是一个都不能少。平素我就对这些节目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反对别人看。今天看到这些节目,不仅让人产生不了半点快乐,就好象吃了苍蝇一般恶心。这里,我要表示敬意的是四川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几天来,这位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不时带着哭腔去播报新闻。也许她有亲人在地震中受伤遇难,也许全都安全无虞。这些情况我无从知道,甚至连她的姓名都未曾注意。她的表现令我非常满意,我认为她的悲痛发自内心的,绝不是做秀和表演。我相信很多人会说她有道德良知,有职业操守,令人尊敬。还有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反应,立即调整安排,停播所有的综艺娱乐、歌舞晚会、歌舞大赛和选拔类节目,重庆卫视频道也暂改为重庆市抗震救灾专业频道,只播出抗震救灾消息。这样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深得民心的。

大地震发生后,我一有空闲就呆在电视机前,不想放过每一个场面、情景、新闻。这几天来,有一种观点在我的头脑中慢慢形成,现在已经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几天来,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不少幸存者的时候,被采访者多带有幸运的笑容,似乎没有大难不死的心有余悸,似乎缺乏失去亲朋戚友邻居的悲伤痛苦。就在今天,上网还得知四川竟然有人丧尽天良哄抢救灾物资。想着这些笑脸,读着这些新闻,禁不住思绪万千、五味杂陈。我想起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成语,想起了陶渊明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诗句。我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台有意不播放那些令人悲痛欲绝的场面,不知道是不是想凭借这些笑容表达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如果是这样,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在几万病人还在流血、呻吟、忍受巨大疼痛的时候,在几十万人还因失去亲戚朋友而悲痛欲绝的时候,每一声欢笑都会刺激别人的神经,都会伤很多人的心。我们不必什么时候都哭哭啼啼、凄凄惨惨,我们需要镇定、从容和坚强,但我们也需要对每一个死难者表示足够的同情悲哀。

1976年唐山大地震距今不过32年,现在又发生了罕见的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再遭劫难。但是从方方面面的情况,难说我们很好地吸取了唐山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不能从每一次劫难中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受到损害。大地震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是的,救灾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即便对灾区人民而言,以后的路还很长,还要笑对人生。但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我们必须节制娱乐,克制笑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让我们的脸上多一份庄重和严肃,让我们对死者多存一份怜悯和悲痛吧!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