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新闻随笔两则

火烧 2014-03-2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两则新闻事件,分析媒体如何通过不同叙事方式塑造偏见,强化意识形态,揭示新闻娱乐化与舆论操控的现象。

  今天中午吃饭时,食堂正在播放新闻。看到两则挺有意思。

 

  一

  只看到一个标题:“普京下令向乌克兰移交乌方军事设备”(大概意思)。我注意到的是新闻辞令的运用,这里在普京之下用了“下令”一词。对比奥巴马,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类似于“签署总统令”“签署法令”“提交XX通过”之类的叙述。

  同样是总统做决定,同样必然会经过一定的程序,也同样必然是最高权力的运用,是以强大武力作后盾的政治行为,但在奥巴马那儿,是严格的,程序的,文明的,民主合法的,在普京这儿,貌似是专制的,极权的,粗暴的,封建君主式的。

  类似的媒体修辞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倾向,从而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认识,加剧了这个世界存在的偏见和冲突,构成无处不在的现代意识形态之网。

  我们可以联系媒体们对不同国家的种种报导和对不同事件的叙述方式,就可以看到这种偏见以及背后的话语政治是多么强大。

 

  二

  接下来正好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是关于朝鲜强制全民留金正恩发型的事。这个消息昨天就在网上看过。今天,央视以权威姿态,做了基于实际调查的辨析,说是这个消息根本是假的,最初来源大概是美国一家什么机构。实际上朝鲜只是有约定俗成的发型,这个完全是正常的。而类似这种对朝鲜的不实报导还有很多。

  这里无意对发型事件本身作解释,而是想说一下这种媒体现象。

  一方面,大家的偏见被媒体塑造得已经很深,进一步,媒体刻意做这种吸引眼球的报导,自然有众多同类媒体转载,宣扬,扩大,也自然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信服、征用。朝鲜已经是恶魔,所有的荒诞滑稽的事都是自然的,都是在证明着朝鲜的本来面目的,美国是天堂,是模范,不但很少有类似这样的丑化歪曲,即使是负面消息,大家也习惯“充满人性”地为之辩护。

  这背后,即便是真的向往美国的文明,那么,仍然是基于一种对强势的信服、崇拜。只要这种显而易见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只要导弹和美元构成的强权之刃依然赫赫生光,依然最无理却最让人朝拜、敬服,那么所有民主自由人权(更不用说平等公正正义……)的许诺,都是虚构。都不过是政治演讲稿的修辞。

  另一方面,新闻是什么?新闻现在看来成了纯粹娱乐,而且有它的好处,即这个娱乐是即时的,是对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人和事的嘲弄,它不是做出来的节目,却比节目更有意思。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马航事件,大家跟着媒体追踪了十几天了,好像观演了一出现实中的大片,是政治片、情报片、恐怖片、科幻片、惊悚片。媒体不断放出花样,又是祈福,又是声讨,又是还我真相,又给冷冰冰的事件包上情感剧的外衣。新闻成了现在必不可少的娱乐品,大家充分发挥了“看”与“说”的本事,免费地消费着,娱乐着。大家都是演员和观众,一起狂欢。

  所以就有了类似朝鲜强制发型这样的荒诞的新闻,有了不使用智商的跟风报导,有了央视一本正经但同样可笑的“辟谣”——当无下限的嘲弄出现,对真相的严肃辨析本身也成了反讽——大家的脑子和常识哪去了,有这么好忽悠吗?有什么需要权威调查和解释的?这种无聊的新闻和无谓的解释存在一天,这等事有很多人继续轻信,“人类文明的曙光”就依然比较渺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以上的说法都采用了“报导”而不是“报道”一词。这就是说,新闻不但是“报”出来的,更是“导”出来的。我们的认识也是被引导出来的,我们的真相甚至是被虚构出来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以为我们今天多么进步,多么平等,多么自由,多么有权利,就很舒服地在信息汪洋之中迷失,自以为看到了真相和真理,却被无形的、专制的、强大的、极不平等和极不人道的现代意识形态所笼罩、所构造。

  3月29日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时代需要更硬气的党报
  • 民族与砍杀
  • 互联网就是一种“愤怒产业”
  • 看亲西方网站如何妖言惑众?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进人民的内心
  • 李希光:新闻与记者之死
  • 李希光:今日新闻暴政与媒介化现实
  • 李希光:谁在控制中国媒体?
  • 李希光:美帝国的新闻传播模式
  • 李希光:媒体自由不等于新闻自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