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来从楚国游

火烧 2014-1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以李白诗句引出楚文化,探讨其在湖北与湖南的传承与差异,分析行政区划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提出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关联与区别。

  来从楚国游 标题是李白的诗句。人在楚国行走,有点想法,在这里说说。

  先秦时代,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文化上,与中原相比大异其趣,秦一统天下后,楚国作为政权退出历史,而文化一脉却传承不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屈原的华彩文章。以文化之名的楚地精神始终能够听到回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口号;“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岳麓书院大门上对联,前一句来自《左传》。正是因为楚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对于楚文化的挖掘与研究,也就成了相关区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界颇受关注的一件事。

  自己在楚国故地走走,却有一点感觉不对劲的地方。打出楚文化招牌的是湖北省,而属于楚文化核心地带的湖南(至少是北部地区),却讳言楚文化,打出的招牌是我不明所以的湖湘文化,打出的是湘学。由此想到的一点是行政区划的“魔力”。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很多地方官员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取向,文化不过是一个装饰;而一些文化资源分布区域,每每与行政区划不重合,我来私自揣度湖南官员的心态:楚国当年的都城在现今的湖北,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如果做楚文化的文章,似乎是在为湖北人添彩。这是一种把文化作为想事的参考者的想法。而更多的官员,根本就不把文化当回事,怎么着都无所谓,于是有人提出湖南有“北去”的湘江(虽然并不发源于湖南),有洞庭湖,且湖南是水系、湖泊大盛之地,就叫湖湘文化吧——似乎是很有内涵的创意。

  这些只是我的猜想,实际情况如何,我自然不知。

相关文章

  • 孔庆东:甲午战争的反思
  • 中国的腐败是一种文化
  • 河清:美中情局是如何进行文化冷战的
  • 北部湾的风:水土有幸助耕作,粪便无辜泼奸佞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说法你还赞同吗?
  • 钱昌明:广州的“性文化节”算个啥? ——由一则社会新闻引发的思考
  • 朱旦华:对毛泽东和文革的不断认识
  • 我对另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解
  • “文化战”是最高级别的战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