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八十二)——投机经济与投资经济分属于配置型经济与再生性经济:评郎咸平的“郎闲评”(五)

火烧 2014-11-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郎咸平对房地产与投机经济的认知,指出其未区分配置型经济与再生性经济,强调投机破坏生产力,房地产开发应为再生性投资而非配置性投机。

 

  文化理性是再生理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宇宙本质上是再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资源再生的过程而不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再生是目的,资源配置是手段。经济学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再生性而非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功能是教人投资而非教人投机。投机只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由于郎咸平所属的经济学范式仍然是配置经济学范式,使他不能真正看到投机的要害与本质,所以他一方面在大量的经济行为上反对投机,认为投机是中国通货膨胀、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又反对对房价的宏观调控系列措施,认为要是房价打压成功了,中国就完了。郎咸平称,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只剩下最后一个产业还有强劲需求,那就是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压楼价。许多人关心这种打压是否有效果。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要是打压成功了,房价降下来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那就是中国完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好比是一座火山,政府的打压即是试图把这个火山压住。如果强制压住了,熔岩不会自动消失,一定会从岩层中更为薄弱的环节漏出来,其后果是: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再次探底,甚至引发火山爆发,最后一个支柱产业画上句号。⒁郎咸平把中国的房地产业看成支柱产业这个预设前提是以配置经济学为依据的。现在的所谓“房地产开发”,就是未开发的照样无人开发,已开发的重复开发、深度开发,把重复建设当开发。“开发”的结果不是使土地可再生,而是使土地被垄断;不是增加土地供应,而是反而减少土地供应。这种把良田拿去盖房子的败祖宗家产、断后代良仓的败家子行为却冠冕堂皇地贴上“开发”的标签,“开发”的结果是人为造成土地资源被垄断、土地资源枯竭、土地资源难以再生,是土地“开发”中的异化。这样的房地产开发不是投资型、再生性开发,而是投机型、配置性“开发”;隐藏在“强劲需求”后面的高空置率说明,其类似于击鼓传花诱发出来的“强劲需求”也不是真正的消费性需求,而是投机性需求。投机性开发与投机性需求构成的房地产业不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实际增加,相反只会带来货币空转与通货膨胀,发展得越快通货膨胀也越严重;把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定位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并要求放任发展,只能饮鸩解渴。在这里,郎咸平把中国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说反了。这说明郎咸平反对投机只是在反对哄抬物价这个低层面上进行,对于投机经济与投资经济分属于配置型经济与再生性经济的本质区别,郎咸平没有、也不可能看到。

 

  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1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