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大规模建设投资必将导致再次通胀的来临

火烧 2013-01-28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大规模建设投资将推高劳动力成本与资源价格,引发通胀。政府宽松政策加剧货币泛滥,热钱涌入推升资产价格,中低端制造业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粮食与肉类价格也将上涨。

  我国再次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必将导致通胀再次来临,大规模建设投资将引起以下的变化:

  1、 导致中国已经严重匮乏的劳动力市场出现更加严重的供不应求。而劳动力严重的供不应求将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

  在体力劳动本来就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再增加大量的建设投资。必将导致中低端劳动力需求极度紧张。建设投资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巨大,必将引起中低端劳动者工资再次大幅上涨。而建筑行业工资的上涨,必将导致其他行业劳动者机会成本的大幅提高,进而导致所有其他行业体力劳动力者工资被带动大幅上涨;

 

  2、 资源需求必将大量增加,进而导致资源价格大幅上涨;

  美国经济已经明显复苏;欧洲经济危机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印度、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这几个世界上外汇最多的国家这次不得不一起对经济再次进行刺激,而且刺激的主要内容更偏向建设投资。因为建设投资消耗资源和能源相对更高。这些必将导致世界资源和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进而推高资源和能源的价格。

  3、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投资是逆经济规律的。投资很多是无效益,甚至亏本的,非政府资本不可能大规模积极加入。所以,大规模投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政府控股的银行贷款,在低利率或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资金不可能完全由国内市场以前的存量货币供应。政府只能通过货币宽松筹集资金,而货币的增加必将加剧通货膨胀;

  4、 大规模建设投资将会对中国经济起到强力的推动作用,必将引起国际热钱蜂拥而入。而大量的热钱进入,不仅会加剧货币泛滥,而且还会推高中国资产的价格;

  以上是投资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会演变出如下具体变化:

 

  1. 中低端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增,中国中低端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下降,并加剧出口企业破产或转移国外。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2. 人工费大涨,会导致商品成本普遍上涨。在如今制造业利润非常低的情况下,这种上涨的成本企业无法消化,只能转嫁到终端产品价格上。导致商品价格普涨;

  3. 农村劳动力已经很空虚,如果再大规模建设投资,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必将导致农村出现更加严重的劳动力紧缺。菜价继续上涨将无法避免;

  4. 建设投资导致的石油上涨,必将导致生物燃油和玉米加工乙醇需求增加,这样将导致大量的粮食用于非食用消费,导致食用粮食紧缺。再加上耕种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粮食再次上涨将无法避免;

  5. 猪肉经历了2012年长期低价,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严重被打击,加上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猪肉将来上涨也是必然的事情;

  6. 人工费和能源价格一起上涨,再加上运输需求的增加,必将导致运输费用上涨;

  7. 持续的通胀或实际利率为负,必将导致货币信用下降,逼迫大家转而寻求保值资产,房屋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大家避险的工具,这种行为同时可能会导致房价报复性的上涨。房价上涨不仅会加大基本生活成本,同时会强化通胀预期,进而导致资产泡沫更上一层楼;

  8. 由于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政策要求减税,地方政府也会用各种方法提高实际税收,而税收的增加必将增加产品的成本,最后这些成本也会推高通胀;

  9. 劳动力奇缺、资源的紧缺、资金泛滥和负利率必将导致投机大量增加,进而推高很多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导致恶性通胀出现;

  10.打工者收入上涨,导致社会各行各业人员机会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各行各业利润提高。比如:现在很多小生意人利润已经很低,甚至这些生意人的收入,还不如打工者。如果打工者的人收入继续上涨,生意人将会提高产品利润或改行加入打工者行列。部分生意人改行会导致市场竞争减少,利润提高,在成本无法下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提高利润,这必将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涨。结果也是推高通胀;

  持续的通胀,必将使货币的信用受到威胁。货币信用的危机必将导致经济结构更加畸形,并埋下更大的危机。

  建设导致外商实体投资大量减少,而热钱大量增加。会导致外汇结构的本质变化,这必将导致汇率将来出现严重的波动和危机。

  热钱进入推动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却对内物价不断贬值。这种情况持续到一定的时候,迟早有一天人民币汇率会对外也贬值。如果到那时。资金会集中蜂拥而逃,甚至出现恐慌性外逃,外汇会出现迅速下降。

  大规模投资还没有开始,国际资源和能源已经闻风而动,最近铁矿石、石油价格的上涨就是最好的证据。一旦大规模建设投资开始,更大的上涨将不可避免。而在这场通胀中,外国资本会在波动中大赚一笔,中国又将被血洗一次。

  2009年的建设投资,不仅仅是物价的通胀导致老百姓的资产损失。外国机构通过资本市场在中国的盈利,实际是对中国财富的一次掠夺。再次大规模投资建设,必将导致历史的再次重演

 

 

  (下一篇:大规模建设投资可能导致房价最后的疯狂)

  (再下一篇:大规模建设投资是经济的杜冷丁)

相关文章

  • 陈云宏观调控思想研究及借鉴
  • QE3将带来投资的双重挑战
  • 36年前吾工资可买五瓶茅台,现在不行了
  •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通货膨胀奇观
  • 试析1946-1949年国民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失败的原因
  • 抗日战争时期通胀是国民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 日连续两月量化宽松 已达第9轮
  •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盘剥效应
  • 祸国殃民之货币改革三步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