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政府乱花钱是有苦难言? 政府乱花钱是有苦难言?

火烧 2011-11-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分析其背后原因,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政绩考核及公众监督缺失等,揭示突击花钱的弊端与制度缺陷。
»政府乱花钱是有苦难言?

财经视线-只做有价值的财经新闻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总第394期

政府乱花钱是有苦难言?

日前,有媒体曝光了湖南省财政厅等机关在采购时故意以高价、双倍价成交,并对采购设置了价格下限。当地政府的回应竟是“为了花完预算”。

据了解,在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今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各级政府究竟为何一到年底就要突击花钱呢……[详细]

财政年底突击花钱 花不完也舍不得退给纳税人财政年底突击花钱 花不完也舍不得退给纳税人

又到一年花钱时 政府突击有苦衷?

  • 花不完就减预算 节约无功反留“办事不利”骂名
    花不完就减预算 节约无功反留“办事不利”骂名

    按照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就可能被核减。“节约无功”不说,反倒落下个“办事不力”的骂名。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不予在意。有了这种“负激励”效应,就无怪乎会出现“不花白不花”的“败家子”心态…[详情]

  • 花完了能得利益 政府宁可乱花钱换政绩
    花完了能得利益 乱花钱换取政绩顺理成章

    年底已经悄悄得到来了,而这也是总结一年的收获的时候,许多政府部门都会在这个时候总结出今年的主要的政绩,而据相关的人员介绍在年末的一个月时间里面,各级的政府部门都会花掉巨额资金来换取显赫的政绩以及光鲜的GDP。到了年底,面对总结和考核,政府需要的就是把钱花出去,证明已经“做过了”工作…[详情]

政府突击花钱症结何在?

  • 预算编制过粗致行政耗费成“糊涂账”
    预算编制过粗致行政耗费成“糊涂账”

    政府部门为什么往往要等到年末才突击花钱?按照学者的解释,不外乎受到预算制度、决算制度等财政制度的制约,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以致于政府部门往往“多报预算”;预算年度内使用,鼓励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决算制度使得上年的结余无法转入下一年,为避免“辛苦”争取来的经费不泡汤,只能突击花掉…[详情]

  • “突击花钱”弊病难祛缘于公众监督缺乏
    “突击花钱”弊病难祛缘于公众监督缺乏

    尽管有财政、人大等各种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监督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面,内部监督越到基层,则越受制于地方领导,以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过于专业化的报告也是难于监督的障碍所在。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人大代表质疑预算草案看不懂,审议的时间过于集中,来不及仔细审议。没有公众监督的参与,则政府很难自我杜绝大手大脚的花钱偏好…[详情]

政府突击花钱顽疾如何根治?

  • 根治“突击花钱”关键在“透明”
    根治“突击花钱”关键在“透明”

    如果想真正根治政府年底突击花钱这一现象,一方面需要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推进政府花钱公开透明工作力度,让政府花钱行为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市财政部门身兼“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角色,缺乏监督透明度,预算制度在初始阶段就那以保障公平与效率…[详情]

  •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 财政盈余更应还富于民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 财政盈余更应还富于民

    政府的钱全部取之于民,也理所应当用之于民。当政府财政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了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范围时,还富于民就成为人性化政府的首要考虑和理性选择。社会分红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而且有利于解决富政穷民的问题,是人权观念的巨大进步,也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如今社会分红理论已成为国际惯例…[详情]

您认为每年的财政结余应当如何处理?

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年年都在说,但年年都改不了,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突击花钱的逻辑在于今年不花完,明年就会没钱花。您认为每年的财政结余应当如何处理?

还于百姓。财政收入本来就都取之于民,每年的财政盈余归还百姓算是理所应当。面对政府“突击花钱”这一“荒谬”的现实,还富于民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而且更有利于解决富政穷民的问题。

  

累计使用。财政预算有结余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据财政结余来定第二年的预算是很不合理的。由于“还富于民”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困难,很难达到完全公平,所以政府真正节约下来的财政结余理应累积到第二年,继续投入民生建设。

  

财政部:年底财政支出多不算突击花钱

临近年底,财政支出进度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等行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较慢,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支出。还有,一些工程项目一般是在年初启动,在年底完工验收合格后财政才支付工程资金,这也是造成年底财政支出比较集中情况的原因。

按照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各预算单位支出财政预算资金,都要严格按照财政预算、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并接受财政部门的实时监控。对年终没有执行完的项目,预算已安排资金将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并一直保留在国库,而不是拨付到预算单位的资金账户。因此,年底财政支出的规模虽然大一些,但并不是违预算管理规定的“突击花钱”。

从今年前10个月来看,全国财政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77.4%,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5.2个百分点,支出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预计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比上年进一步下降。从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情况来看:今年前10个月,住房保障支出2653.49亿元,增长79.6%,完成预算的10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项目,均完成预算的80%以上。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个别单位违规操作、不讲效益的乱花钱行为,财政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相关专题

 

年底不妨为百姓突击花钱:每一年财政部都有几万亿需要被花出去。所以每年年末有些公务员会“从天而降”一些奖金。突击花钱的逻辑在于今年不花完,明年就会没钱花。如果年底能来个“突击乱花钱”支持让百姓受惠的社保医疗等项目,岂不拍手称快…【进入专题

 

70年产权堵死以房养老

未富先老的呼声不断涌现,养老金账户不断报亏,国家对社保基金的投入杯水车薪。如何全民养老,在纷杂利益和纠结的体制中仍在求解,而养老问题其实远非个人层面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制度保障更加迫切…【进入专题

本期责编:三重门

联系电话:6598600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结语

一面是政府各部门每到年底就发愁手中有大量的钱花不完,一面是低收入群体在高物价面前发愁怎样过年关,如此悬殊的对比,怎不叫人愤懑?不把预算资金变着法子花完就难以安生,如此滑稽的公共财政现状,怎不叫人谋求变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