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石化现象——国企改革的怪圈

火烧 2011-04-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聚焦中石化国企改革中的腐败问题,揭露高管滥用公款购买高价酒等现象,反映国企改革困境与道德危机,引发对国企管理与形象的深刻反思。

几千万职工以下岗为代价换取“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企得以兴旺,其间包含着社会何等高的寄望?而面对国企高管不时栽倒在茅台酒缸里的低俗表现,国人无法容忍。这种愤懑,不约而同地与时下某些目的并不单纯的找空子以种种借口向公有经济发难的人,形成了不结盟式的左右夹攻,长此以往,国企危殆矣!  

茅台酒池的毒焰吞噬的不仅是公有经济的健康和声誉,也吞噬了把持公有经济的人们的道德和良心。  

每年9000吨的高度茅台,以近乎黄金的价格默默地输进了中国国企、官场和军营高层人员的血管,所形成的高度亢奋,给这个社会以不均衡的动力,拉着GDP这驾怪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狂奔。外人惊呼“奇迹”,我们却自满意得。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只不过是不幸被颠下车的一位酒醉者。一个星期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戏代中石化调查组“草拟”了一个“调查结论”,原文是:“经深入细致的调查,业已查明,广东石油分公司购买高价酒情况属实。购某某品牌某某瓶,挥霍公款某某万。是原分公司领导人鲁广余一人所为。所购高价酒完全是此人自己享用。为维护企业利益,建议免去鲁广余的总经理一职。”未曾想戏言成真。所不同的是,在决定免去鲁广余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职务后面多出了“并降职使用”一语。  

然而,对于这批酒的“个人享用”问题,连“爆料人”自己都不买账,他声称,鲁广余主要用于接待中石化公司总部领导、系统之外的地方重要领导,其中既有公务接待,也惠及私人朋友。  

无论怎么讲,用公款买天价酒自己消费,绝不符合当今贪腐潜规则。个中奥妙,天知地知。一位一年前由地方分公司调任中石化总部的中层管理者也表示:高规格吃喝招待在国有大型企业里是普遍现象,“一家区域分公司一年接待费预算上千万并不出奇”。鲁广余“如果没人举报,也就平安无事。”高达数百万的购酒费,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管理费用”栏并不会详细公布。  

中石化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措施不可能平息民愤,只不过与“天价吊灯”一样,敷衍一时是一时而已。  

更不值一哂的是,在中石化官方网站上宣传的“座谈会”,竟然与双汇那个“万岁大会”的低劣手法如此雷同。他们认为这一负面事件,严重损害了中石化这家国有企业的品牌形象,与中石化历来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精细管理的管理要求不符,也掩盖了中石化内部厉行节约的好的一面。并举例说明中石化长期以来的良好节约风气:“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我们对加油站开灯关灯都有详细的规定,办公场所要求人走灯灭”……  

总结教训、制定措施、加强管理非常必要,而雷人的对外宣传语则只能使人怀疑其诚意了。  

高价酒究竟用来干什么,这可能永远说不清了。我们关注此事件的目的,并非要知道谁喝了几杯,而是要从更深的层次上验证和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全民所有制经济回归到改革之前的“国有国营”是否正确?以“产权清晰”为口号的国企改革为何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假如仅仅是“减员增效”,那将如何评价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运动?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产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民所有到底是民有还是国有?众所周知,国有并不等于公有,因为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国有企业占社会经济成份比例相当大,充其量是国家资本主义,我们不会认为它是公有制。公有制的核心是全民共有、社会共有,体现出来的除了全民共享经营成果以外,更是全民对于资产的控制。现实中,哪一家国企向它的全民股东分过红利?接受过全民的监督?政府获取税收、国家享受红利的市场运作方式,绝不应该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内涵。  

天价酒、天价吊灯、豪华酒店、与民争利现象,都是因为“民”这个大股东缺位。即便是资本主义经济,经营者用天价酒、豪华酒店招待股东的事也绝不会发生。  

企业产权改革始于国有而止于国有,是“中石化现象”的症结,也是所有国企问题的症结所在。完善公有经济,充分显示公有经济的优越性,才是壮大公有经济的正确途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