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郎平身上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精神光芒

火烧 2008-08-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郎平如何以毛泽东时代精神影响欧美队员,强调其拼搏精神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展现精神传承的全球共鸣。

郎平身上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精神光芒
 


 
从郎平身上,以及她所率领的队伍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顽强战斗的火热激情的拼搏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毛泽东时代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郎平在欧美多个球队成功执教过,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否则美国也不会聘请郎平担任其国家队教练。

大家都知道,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是充满困难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教练和队员之间能否成功沟通,将决定教练与队员能否交融贯通,能否将教练的理念和技战术贯彻实施,这将对一个球队的成绩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郎平是如何能够与欧美队员成功沟通的呢?其中的共性在哪里呢?也许这才是人们应该感兴趣的问题的根本所在。

郎平成名于八十年代,也就是可以说,郎平实际上是在毛泽东时代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实际上都是毛泽东时代作用的结果。在一种崇高精神信仰的照耀下,那种自觉自愿,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从人心底发掘而涌现出来的高昂的斗志。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西方人崇拜英雄,崇拜那种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年青人更是充满效仿之心。

当郎平带着这种崇高的拼搏精神出现在欧美这些年青队员面前时,会自然地带来冲击力,会自然地发生共鸣。

郎平就是拥有崇高精神的英雄偶像,而自然地吸引欧美年轻队员崇拜她,追随她,在她的精神感召指引下顽强拼搏战斗,澎湃着体验着人生中的激越豪情,可以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九十年代有几年,郎平也曾在中国执教,虽然国家女排队伍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十分理想。其实原因是,这并非郎平无能,而实在是郎平个人也无法与中国社会大环境对抗。在社会主流普遍诋毁英雄,蔑视崇高的整个社会大氛围中,郎平个人能怎么样?其实,郎平之所以后来不再继续执教中国队,一方面在于主管部门对球队成绩仍不满意,另一方面就是郎平对这种社会大氛围的深度失望。

从郎平的成功历程中,依稀可以看到毛泽东时代崇高精神所具有的普遍共性所在,这种精神能够从人类的心底唤醒人们对崇高的敬仰,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拼搏。这种精神曾经唤起了亿万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命运拼搏,可以看到,这种拼搏精神同样能够与西方人的心底发生共鸣。毛泽东时代精神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已失落毛泽东时代精神太久,但这种精神正在被重新唤起。郎平就是一只耀眼的火炬,她用自己的成功把这种精神照得分外明亮。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