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道与器——心解<道德经>第80章

火烧 2011-10-20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深入解析道德经第80章,探讨道与器的关系,强调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反思现代性问题与器物对人的影响。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正解:把国家看得很小,把民众看得很少.虽然能制造各种精妙器械,但是只用在必要的地方.这样人民就会重视养生之道而安于故土.虽然船只车辆很多,人们却很少使用它.虽然掌握重甲利器之法,但是没有必要使用它.而藏于渊,隐于壑.这样民心就安定.如鸿蒙太初之时,对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毫不挑剔,只乐于淳朴的风俗.即使是邻国也对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服膺得五体投地.他们一生中不做一点巧饰的事,把虚伪的名声矫礼屏弃.视人如己,视己如人.因此纠纷自去,生活恬淡,一切思想行为都契合于天地之大道.这便是理想的社会景象.

----------------------------------------------------------------------------

补充:道尚无为.无为者,无妄为.法,源于道,藏于道.法是道的范畴,结构."道生之,德蓄之".而后乃有法治之.故有些版本把"使民"解释为"让民"有强迫之意,很不地道.道在先,法在后.否则就是理性(伪理性)凌驾于感性的颠倒的世界观.官僚主义的危险根源.一个"人"字,已是平等.法是中观之道,刻度与秤砣.道不变,法不变.名出于实,器出于道.违于此,谓之诡辩,唯心主义.诡辩之如"转基因"而假于行,国之患莫过于此.

*

大小多少,有而不用.动与静,起与伏,进与退.这符合于朴素辩证法的精髓."治大国若烹小鲜".可恨历来注家把"小国寡民"解释成"使国家小,使人民少"简直是背道而驰谬之何只千万里.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小小环球相对于浩瀚宇宙岂不渺哉?!仰望星空,愧断心肠!俯视中怀,嚎啕八荒!毁树木,竭池鱼.大海漏油,田园将芜.而不义战争依旧.这是科学与文化的羞耻!!!

*

"器".一个现代性的绝顶问题.一方面愈发高效且泛滥的机器社会化大生产把普通天然的劳动者逐出家园逐出工厂逐到无依无靠的社会边缘.一方面这种生产的无序竞争不但会令每个人依次破产而且会令地球资源和生态破产,最可怕的另一方面无疑是作为机器主体之人的思想的僵化物化异化而沦为机器的奴隶.被机器征服还是征服机器?这仍旧是一个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判断力问题.老子的思想不屑于埋怨,游戏,谵妄.剔干词的污垢,情绪的迷雾,中观而断,开天辟地.每个人都是道的担当者.否认或不否认,都是如此.一旦这样想,也便淡呼似水,一瓢而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