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否定阶级斗争观点是一股社会思潮

火烧 2025-05-07 00:00:00 舆论战争 1025
文章探讨否定阶级斗争观点的社会思潮,指出其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强调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并反思历史上的阶级斗争错误实践。

  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反对,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赞成,但是,我知道,要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不能不谈这个题目。而且,这是整个分歧的焦点。

  “重提”是针对“不提”而来的,它表示了我对问题严重性的看法。

  这种严重性不是危言耸听。远的不说,就在大椿同志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吴英、庞卓恒同志要弘扬的唯物史观里,都没有阶级、阶级斗争观点的应有位置。他们批评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史观”,尤其吴英、庞卓恒同志带着极大的情绪写道:“充满教条主义和旧唯物论谬误的‘唯物史观’最为惹人厌恶的一点,就是用教条主义和旧唯物论观点对待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以致出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痛心疾首地指出的那种戕害历史科学生命的‘见地主就骂,见农民就颂’的死教条。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那种死教条不仅严重歪曲了历史真相,而且在‘文革’时期与现实中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越穷越革命’等‘左’的教条互相呼应,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且不说这种情绪化的语言,本身就像作者所批评的文革中的某些大字报中的情绪化语言一样,缺乏实事求是的严格的科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也没有讲清楚到底有没有正确的阶级、阶级斗争观点,这种观点在唯物史观中有怎样的地位,我们要不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这毫不足怪,在一些人们看来,阶级、阶级斗争观点是一种教条的、僵化的、极左的、错误的观点,是反人性、反人道的观点,是必须抛弃的观点。这是一种社会思潮。

  二十几年前,一些知识分子朋友们是十分小心地冲击阶级、阶级斗争观点的。当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全部地否认阶级、阶级斗争观点。只是说,这只是“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重要的方法,还有其它许多重要的观点,许多重要的方法。这看起来是不错的,而且似乎是全面的。但这不过是典型的折衷主义的手法。二十几年过去了,阶级、阶级斗争观点还有没有?阶级分析方法还有没有?这个“一个”终于不存在了。所以,鲁迅、毛主席批评、揭露折衷主义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厉害,隐蔽又不含糊,还特别容易让人接受。

  阶级、阶级斗争观点在二十多年前被人们普遍抛弃不是偶然的。主要就是因为CR中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伤透了中国人民的心,尤其深深地伤害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人们曾经是那样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可是,反D反社会主义的帽子,阶级敌人的帽子,逼迫着你戴在头上,而且连起码的做人的尊严都不给。精神摧残,肉体折磨,形同古代。这一切,在当时都是在所谓的“阶级斗争”理论的指导下出现的。这种错误的阶级斗争悲剧,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而且应该从这场悲剧中找出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教训。

  但历史的反省都是在历史给予的既定条件下展开的。文革失败,历史走上了新的曲折前进的轨道。在理论上的反省则是批评“阶级斗争为纲”,逐步放弃阶级、阶级斗争理论。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严重错误,得以重新认识,连建国前延安整风,苏区肃反中的问题也都慢慢得到清理。在这个所谓“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阶级斗争理论受到冲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到了九十年代,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一朝崩溃,顷刻瓦解。一方面是僵化的封建社会主义的失败,一方面是改良过的现代资本主义的胜利。在这种极为鲜明的历史对比中,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非难阶级、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种思潮正是在这一大背景、大气候中逐步形成的。我认为,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合理的。不说别的,连起码的人权都不知道尊重,还怎么能谈解放全人类。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观点,这是在特定的土壤上产生的畸形的落后的野蛮的闹剧与悲剧。它借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只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侮辱。历史必然性告诉我们,被否定的东西自有被否定的道理。

  可是,常言道,历史是曲折复杂的,而且据说,真理往前再多迈一步,就会变成错误。不用回避,阶级、阶级斗争理论被抛弃,说到底,还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斗争胜利的结果。

  从国际范围里看,苏联、东欧那种政治上专制,经济上僵死,思想上钳制的所谓社会主义,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封建社会主义。正如铁托《在普拉的演说》中,针对匈牙利事件所指出的,只是强调外部敌人的破坏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几十万人民群众都跟着参与了这一运动。他把问题归结为出在内部,出在斯大林主义。这是有道理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主要在内部原因,这已不用辩论。然而,历史是这样无情。就在铁托死后,南斯拉夫最终肢解,它的不同于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也最终失败。

  历史又是何等具有讽刺意味。当时,我们还派考察团去南斯拉夫学习,以为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的一块样板。同样,我还记得,1989年6月我们的一位科学社会主义专家在和我谈话时,自信地声称东德是社会主义的桂冠,当我与之讨论,指出东德也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时,他不相信我的实地考察,却只相信他手中的文字材料。然而,时过不久,桂冠落地,领袖任人凌辱,全党不堪一击,令人可叹、可悲、可恨。

  当时(1991年),我在一封政治通信中说,“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因为正是毛主席指出了这种危险性。”但是,我当时没有认识到,这里的历史必然性也应该包括我们所走的历史的弯路。也就是说,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不是个人的罪孽,而是一种不可克服的历史必然。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一旦落到实处的社会主义,就其弊端而言,总是差不多的,而且总是无法摆脱落后的封建幽灵的纠缠。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当时的人们是那样的迂蠢、荒唐、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历史。不应忘记,不仅共产党人,就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在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过程中,都是满怀激情的,都是真诚的,都以为是在创造人间的天堂。当然,对于有些问题,在当时就有不同意见,有些错误的发生,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更重要、更应该看到的是,所有的根本的弊端是任何人无法克服的,而这正是起决定作用的、导致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理想之树缺乏理想的土壤,它必然会畸形、扭曲,结出苦果。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这里包含着改革的历史根据和历史方向,也包括着改革的历史难题。

  信仰不等于盲从,认识必须发展。错误难免,失败也就难免,重要的是,不能执迷不悟。从认识上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价值上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原则高于一切。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一旦犯了错误,就要及时纠正,并从错误当中学到东西。列宁就是这样的表率。这需要能力和勇气,尤其是面对带根本性的问题,转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有勇气反省。我们应该无所畏惧。我们甚至比任何人、包括我们的敌人,更希望弄清我们的错误,弄清历史的误会。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早已淘汰了僵化的思维方式。二战之后现代资本主义的改良和苏联、东欧封建社会主义的失败看来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正视这里的历史必然性,并从这里看到了我们进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看到了我们的某些看起来是后退的政策,实际正是历史前进的步骤,尤其是在所有制方面的一些向私有性质的转变,正体现着这一历史辩证法。

  在我们看到这一历史必然性,承认这一历史必然性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另一历史必然性。这就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会导致马克思主义遭受攻击和冷落。

  事实正是这样。

  在欧洲,胜利者在书写历史。斯大林形同希特勒,列宁也差一点被搬出红场,罪过之一,就是残酷,残酷地进行阶级斗争。

  在东大,当然情况有根本的不同。……但是,在思潮上,也有共鸣之处。毛主席不仅一下子从天上掉了下来,而且如他所料,被跌得粉碎,一大罪名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所以,自那时以来,阶级、阶级斗争理论受到冲击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