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公车改革管见

火烧 2011-03-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本文围绕公车改革展开,指出当前措施力度不足,提出应全面使用国产车、严格控制公车数量,以根治腐败和浪费问题,强调改革需科学、有力并严格执行。

公车改革管见  

香木  

    读了《浪淘沙-丛书》2011年第一期的“公车改革路在何方》一文,在为公车改革的深化叫好的同时,又觉得这次所谓的“史上最严格”的车改,有点名不副实,还是隔靴搔痒,没有做到釜底抽薪。  

车改问题,是个老大难。中央虽然下决心要治理公车弊端,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措施不坚决,手段不严厉。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乱世用重典”。治理公车弊端为什么不“下狠手”呢?为什么不从根子上采取措施呢?  

应当看到,公车问题,不仅仅是浪费国家财力的问题,而是公车这顶遮阳伞遮盖之下所滋生的“腐败”——各种违法违纪支出和消费的报销、贪污行贿款额的处理——公车已经成了合法的洗钱载体。还有,因为公车过多、使用过滥而引起老百姓的不满,进而产生对人民政府的不信任,更是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而且目前这种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愈演愈烈。所以,中央决心改革公车制度,是正确的,是得民心合民意的。关键的问题是改革措施一定要科学、要符合中国国情,要有力度。并且,改革措施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不留死角,限时达标。  

笔者认为,治理公车问题,首要的工作是要从上到下一律使用国产车,凡是政府机关和由政府开支的单位,一律不允许使用外国车。那种按照排气量来配备公车的做法,是扬汤止沸,根治不了“公车腐败”问题,也控制不了有空隙就滋长的攀比和奢靡之风。在这个方面,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就给中国人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不仅在任何场合都不穿西装外,凡是外出,也一律乘坐国产车。就连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还明确规定各级机关一律使用国产车,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不能把国家机关使用国产车问题仅仅看成是节约还是浪费的问题,应当提高到爱不爱国,支持不支持民族工业的高度来认识,更是能否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政府机关使用什么样的车,会对社会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作用,绝对不可以小视。  

二是,一定要严格限制公车数量。现在,几乎是每个领导一台车,就连事业单位的头头,也都是一人一辆车。即使是走路只需十几分钟的距离,也要坐车。因为一人一辆专车,所以,车就不仅仅是领导本人乘坐了,其老婆、子女用时,只要给司机打个电话就搞定。对于司机来说,那辆领导的专车,几乎就是他的私家车,只要领导不用,他就可以自由支配这辆车的使用权。过多的公车,不仅造成极大的公费支出(就目前的消费水平,一辆车含司机工资在内的油钱、修理费、过路费等开销,每年至少要七八万,一线城市里数额会更大),更主要的是滋长了干部的漂浮和贪图享受的作风,会使干部畏惧艰苦,养尊处优,脱离群众。其实,在一个中等城市里,坐公交、打出租车或者骑自行车,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耽误工作。  

三是,严格规定公车使用范围,避免公车私用、滥用。必要配备的公车,只能是为了保证工作的需要使用,不能滥用,什么情况下、什么距离内可以使用公车,要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地方准备安装汽车定位仪器,这很必要,此举虽然有点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起码可以限制公车私用。在必要的措施监督下,可以有效控制公车私用。但根本的还是要教育干部要自觉遵守公车使用规定,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是,要严惩违反公车使用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凡是违背公车购买和使用等规定的,不论是谁,都要处以严厉的政纪惩处,特别严重的,甚至处以法律的制裁。只有像新加坡那样严格各级干部的管理,才能够有效执行公车使用规定,避免在公车上产生的各种腐败现象。  

至于在公车改革上试行什么“补偿、赎买”政策的做法,确实是一招“臭棋”。因为那样实际上是在鼓励公开的合法的 “公车私用”,变相的助长不正之风。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是指鹿为马式的宽松
  • 李炳炎:建立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化解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 毛时代载人航天被下马的真相--读《曙光号全解密》的杂感(修改稿)
  • 时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个更应‘当广不当狭’
  • 发改委内外有别 惹民怨引火烧身—2011-4-21至22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
  • 毛主席立啥大义凛然斩头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刘仰:被美化的程序正义
  • 黄尔文:文字严谨的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阳:关于“救党保国”口号的讨论
  • 地藏王菩萨:亡党移民,是汉奸国贼的天堂还是坟场?
  • 郎咸平:谁在制造经济恐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