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公车改革效果几何,结论勿早下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车改正式实施。
几个月来对于车改的前途,很多人并不看好,主要观点集中在:一是车改没有必要到县、乡,这些基层单位车轮都不够,取消公车,工作难以开展;二是车补是变相增加公务员收入;三是车改在减少财政支出方面的作用较小,甚至适得其反。
对于这些观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确有其真实性,但车改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大手术,如果仅仅用一些局部的得失就来判定车改的成败,我认为不是一个可靠的论据。
首先,我们要看到,原先一个单位的公车在大多时间都被单位领导掌控,当然也不能回避领导确实公务繁忙,但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使用公车,可以说是没权利,甚至没有资格,即便要使用也是层层上报,还得看领导用不用,最后,很多真正在开展业务的普通公务员都是找其他车辆解决,然后费用再报销单,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符合此次车改最普通的设想,如果要说车改后基层单位用车难,工作难开展,我认为其实是基层领导没有公车难出行,普通公务员真正享受到公车作用的又有几何呢?
第二,至于车改到底是不是在变相增加公务员的收入,主要还是要看我们是不是彻底执行了车改的相关措施,单位取消公车,通过社会方式解决,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杜绝假车改,就能够保证发放到公务员手中的车补费用真正用到公务出行中,如果说车补是变相增加公务员收入,那是相关部门没有执行好,上级单位没有监督好。
第三,之所以实行车改很大一方面就是公车经费支出巨大,按照原来的预期,此轮车改将减少30%到50%的财政支出,如果到不了这个预期,甚至开了倒车,那还是说明还是我们的执行和监督没有做好,现在有很多单位将部分公车登记在企业或私人名下,还有些领导车改后,开着私家车,却加着政府的油,平时的维修费用掺杂在各种报销单中一混而过,甚至比以前开公车更大胆,这些都是问题的主要根据。
诚然,车改有很多地方还不够细致,但我认为公车问题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轮车改自启动以来就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和认可,可以说为本届政府加分不少,至于一些担心和种种问题,其本质还是最终在指向反腐办、转“四风”,加强执行力、监督力,完善配套制度,相信车改会有光明的前途。
(作者:蜀中人 地址:绵阳市三台县)
相关文章
- 刘植荣:谨防把公车改革搞成变相涨薪
- 热议公车改革:特权合法化?
- “公车改革”:有些话不得不说
- 人民日报刊文四问“拥堵费”:公车能管住吗?
- ·对任何改革最负责的态度,就是请倡导者先体验
- 公车改革管见
- 公车改革要在“很少用到”上下工夫
- 公车改革方案将公布 专家呼吁限制开公车上下班
- 我国公车改革之力度
- 值得一顺的民心民意:公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