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蜀中人:公车改革效果几何,结论勿早下

火烧 2014-09-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公车改革实施后的效果,分析基层单位用车难、车补是否变相涨薪、财政支出减少等问题,强调执行与监督的重要性,认为车改是反腐和转作风的重要举措,未来仍有光明前景。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车改正式实施。

  几个月来对于车改的前途,很多人并不看好,主要观点集中在:一是车改没有必要到县、乡,这些基层单位车轮都不够,取消公车,工作难以开展;二是车补是变相增加公务员收入;三是车改在减少财政支出方面的作用较小,甚至适得其反。

  对于这些观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确有其真实性,但车改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大手术,如果仅仅用一些局部的得失就来判定车改的成败,我认为不是一个可靠的论据。

  首先,我们要看到,原先一个单位的公车在大多时间都被单位领导掌控,当然也不能回避领导确实公务繁忙,但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使用公车,可以说是没权利,甚至没有资格,即便要使用也是层层上报,还得看领导用不用,最后,很多真正在开展业务的普通公务员都是找其他车辆解决,然后费用再报销单,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符合此次车改最普通的设想,如果要说车改后基层单位用车难,工作难开展,我认为其实是基层领导没有公车难出行,普通公务员真正享受到公车作用的又有几何呢?

  第二,至于车改到底是不是在变相增加公务员的收入,主要还是要看我们是不是彻底执行了车改的相关措施,单位取消公车,通过社会方式解决,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杜绝假车改,就能够保证发放到公务员手中的车补费用真正用到公务出行中,如果说车补是变相增加公务员收入,那是相关部门没有执行好,上级单位没有监督好。

  第三,之所以实行车改很大一方面就是公车经费支出巨大,按照原来的预期,此轮车改将减少30%到50%的财政支出,如果到不了这个预期,甚至开了倒车,那还是说明还是我们的执行和监督没有做好,现在有很多单位将部分公车登记在企业或私人名下,还有些领导车改后,开着私家车,却加着政府的油,平时的维修费用掺杂在各种报销单中一混而过,甚至比以前开公车更大胆,这些都是问题的主要根据。

  诚然,车改有很多地方还不够细致,但我认为公车问题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轮车改自启动以来就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和认可,可以说为本届政府加分不少,至于一些担心和种种问题,其本质还是最终在指向反腐办、转“四风”,加强执行力、监督力,完善配套制度,相信车改会有光明的前途。

  (作者:蜀中人 地址:绵阳市三台县)

相关文章

  • 刘植荣:谨防把公车改革搞成变相涨薪
  • 热议公车改革:特权合法化?
  • “公车改革”:有些话不得不说
  • 人民日报刊文四问“拥堵费”:公车能管住吗?
  • ·对任何改革最负责的态度,就是请倡导者先体验
  • 公车改革管见
  • 公车改革要在“很少用到”上下工夫
  • 公车改革方案将公布 专家呼吁限制开公车上下班
  • 我国公车改革之力度
  • 值得一顺的民心民意:公车改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