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啥词儿最流行?(续集)
三十年啥词儿最流行?(续集)
仓卒而就的《三十年啥词儿最流行?》似有不足,受各位网友的启发,因此再忽悠一篇续集供各位参考。按理,忽悠一词也热的很,而且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一个常用词。俩人调侃,你忽悠我我忽悠你,无伤大雅无碍大局。官忽悠民那就不好玩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
这段话,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确吸引了不少人。但是,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评定的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真话,先富帮后富却是假话。
万元户起步的那会儿,靠劳动致富的人的确有,比如,城市里的个体工商户们,鞋匠、皮匠、木匠、剪裁服装的、编织毛衣补尼龙袜的、卖盐水鸭五香蛋的、收鸭毛鹅毛的、发黄豆芽绿豆芽的、倒电影票火车票汽车票的、换布票粮票外币兑换卷的等等。农村分产到户忙的不亦乐乎,集体的财产分光吃尽了,农民仿佛抱上了“金娃娃”。
当真正的大款们出现的时候,百万元、千万元、亿万元的大户们出现的时候,城市里出现了困难群体,农村冒出了“三农”问题。
当初,咱们可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的呀,咱们可都盼望着同志们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呀,如今,贫富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共同富裕只能是个梦,万元户也好抱着金娃娃的农民伯伯也罢,返贫是一瞬间的事,返贫是一定的事。资源有限、资本有限、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只能眼睁睁看着巨富们挖着一桶又一桶的金。2007年,咱中国百万以上的富翁有41万多人,贫困人口(注:仅仅指农村贫困人口)2000万,可见,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是理想、梦想、幻想罢了。
我们不是也指责过计划经济时的农民们吃大锅饭、干活出工不出力么?如今,农民伯伯们怎么抱着“金娃娃”喊起穷了?分产到户既然是不能否定的、科学的康庄大道,大伙儿手挽手地走下去呀!难道,大伙儿又偷起懒来了?企业主笑眯眯地对手下的员工说,企业不是慈善机构、福利机构、救济机构,你没有发财的本事,你就得老老实实打好你的工、干好你的活。
所以,望着暴发户,工人、农民兄弟们千万别不服气,不服气就是红眼病。也别指望企业主或农业大户救助你、帮扶你,还是靠政府救助吧。虽然,僧多粥少,政府的能力有限,月四五百元的救济金总比没有强!
先富帮后富,洒点小钱给点救济,后富永远富不起来。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还有句俗话穷帮穷富帮富,天下穷人那么多,老顽童以为,先富者想鼎立帮助也力不从心嘛!——阿门!
谁在创造社会财富?人民群众?资本家们不答应了,经济学家们不愿意了,因为他们穿着一条裤子。试问,没有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价值,何来资本积累?企业的利润,员工创造的;企业的税,员工创造的。员工们才是真正的纳税人——尽管他们的工薪收入还不足以纳个人所得税。
盲流、流民、刁民、暴民。
盲流这个词,怎么也不应该忘记它。因为,它实实在在出现过。一干媒体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词语的时候,为何不把盲流一词选进去呢?只能说,拍马屁!
央视播过一个小品,记得名字好像是“超生游击队”。小品中的主人翁从吐鲁番到海南岛,是盲流的真实写照。盲流是些什么人?游手好闲的?打牛混世的?混吃等死的?偷鸡摸狗的?坯子癞子二流子?……反正,盲流被所谓的正经人看不起。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划分的相当清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能进朱门的毕竟是少数,处在贫困线上的人数远超过富翁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警察同世界接轨了,防暴警察、橡皮子弹、瓦斯、防暴车等等成建制的发展起来、装备起来了。对付的当然是刁民和暴民。要说毛泽东时代不好,无非是百姓们敢把皇帝拉下马,敢给领导写大字报、小字报什么的。现在可好,右右们欢呼有民主了、有自由了——不就是有话语权了吗?有所谓话语权的,绝对不是刁民们!仅凭一条你对某领导的不满的短消息,领导就可以抓你坐牢;仅凭你的一篇报道,县太爷就可以派警察上门抓你……。领导们理直气壮,他们需要的是健全的民主法制社会,除此之外的言行当然属于不法之徒的言行。所以,处处有刁民、群体事件出暴民,还能是稀奇的事么?
农民工、打工仔。
农民工就是打工的,打工的不一定是农民工。所谓农民工,是因为他头上的那顶农民的帽子,家里还有一亩三分地。因为农民家里还有宅基地什么的,所以他不是无产阶级。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号。
农民工无法享受正式工的福利,即所谓的劳动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等。他们的老有所养,是辞工后回到家指望着一亩三分地来养;病有所医,还是不能脱离那一亩三分地。尽管小农经济靠天收!
毛泽东时代,农民成为一旦成为产业工人,他就是工人,哪儿来的双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工人的?现在不同了,不同的原因是资本家要榨取最大的价值,而最大的价值就是人所能创造的。于是,资本家按照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赏给农民工;资本家按照自己制定的用工制度自由地、自主地用工,始终用着最年轻的农民打工者甚至女工、童工;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以根据市场状况随时扩招或者裁减,把员工推向社会是为了保住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总之,农民工是最廉价的、临时的、榨取不尽的“生产工具”!
有人说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中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创造未来的时候却没有立足之地。他们只能用脚投票——此处不留人,再向他乡去!
改制、下岗。
改制,谁最实惠?谁是改制的受益者?改制和下岗是俩兄弟,有改制必有下岗。为了顺利的改制,或者叫做卸包袱,改制中的企业替员工们安排了很多出路,比如:买断工龄,让职工以工龄折算成钱;内退,男五十五岁、女四十五岁以上不到退休年龄的人员享受的所谓内部退休待遇;协保,男五十岁、女四十岁以上不到内退年龄的享受的待遇,此等人只拿少数生活费、缴纳最低的劳动保险。
买断工龄的、内退的、协保的,统统属于下岗人员。这种情况轮到谁,谁也不开心,其原因很简单,四十岁以上的男女那个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呢?!
报纸上说,今年农村贫困人口降到了1400万,是绝对贫困人口还是相对贫困人口咱老顽童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按联合国的标准,按每人每日消费1美元计算,中国起码有数亿人达不到这个尺度。因此,我们在唱赞歌的时候,不能误导人们——我们已经把贫困人口降到了1400万!
人们不能仅靠人均1美元的消费来填饱肚子,还有穿衣、看病、出行、住房、水电杂费、求学、缴纳养老医保等等!而中国的下岗职工多数都处在中年,内退、协保的收入够不上社会救济的标准,也只能拖老携幼的艰难度日。
好在,中年人很快就要退休,也难怪这么多人盼望着退休。起码,退休工资要比内退、协保的收入高多了!
改制,玩的不就是人头上的游戏么?!
希望工程、帮扶工程、安居工程、菜篮子工程。
此处单说安居工程。
安居工程真的得到重视了吗?旁的不说,国家制定政策要求各地从土地出让金里拿出10%建设经济适用房,有几个城市这样做了?!目前房地产业的所谓困境,不就是各地自作孽的结果吗?安居工程得不到重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紧缺,造成商品房的房价越炒越高,GDP也越炒越高。再加上投机囤房,泡沫越吹越大,不倒霉才怪。
炒股、炒金、炒外汇、炒期货、炒楼市。
听说过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可就是没听过民工炒房团。
房子盖的多,卖的也多。其实有不少囤积在炒房团的手里呢。国家一统计,咱国家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多少多少(居住面积似乎也包括别墅吧),好骄人的政绩啊!
真正买房的需求者变成了房奴,而炒房的永远是主子而不是奴!
韬光养晦。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咱不骂人家人家照样打咱,人家打了咱咱只能骂骂人家,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也。
三十年前,据政客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频临崩溃的边缘。因此,俺们得韬光养晦搞好经济。
崩溃了的经济怎么还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呢?说不通嘛!现在,俺们一鼓作气把内债外债一起还清了,看看还能与经济即将崩溃的年代比?崩溃的年代,造出了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第一艘核潜艇,过了N年N年以后,咱才有后续的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崩溃年代大飞机项目即将完成,过了N年N年以后,咱才想起来要搞大飞机;崩溃年代,咱造的歼八飞机与世界强国相差无几,愣是让咱空军挺了N年N年之久……,这里的N大家可以上网查实,无需老顽童一一列举。
(注:1、第一代导弹驱逐舰1968年12月24日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交付海军使用。1973年首次成功发射反舰导弹。1975年设计定型。
2、第一艘核潜艇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开始于1958年规划设计,1974年交付使用。
3、歼八飞机于1965年开始全面设计,1969年试飞成功。)
其它如航空航天业、石油、化肥厂、化纤厂、钢铁厂、核工业、轻工业、造船业、电子工业、汽车拖拉机制造业等等都是老一代革命家在白纸上画出来的最新最美的蓝图!
说是三十年前中国的经济快要崩溃了,可是那时候的中国人腰杆子硬,恐怕光凭藉骨气是不够的吧?社会主义建设的积累与周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开创为今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
双向选择、换位思考。
用工制度的改革,名词翻新层出不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选择、换位思考等等,其实都是对人不对事的。干部是能上不能下、员工是能下不能上、干部前门后路皆有、员工惟有选择下岗、员工们在“换位思考”中体谅了企业和国家的困难,于是回家了!
现在的干部不怕犯错误,哪儿跌倒了就在那儿爬起来依旧是干部。或者下海,国家给一笔钱,干部们带着人脉关系、社会资源和金钱,开公司一样吃香喝辣。或者裸体当官,把妻儿老小往国外一送,身轻无后顾之忧,捞个无数金钱。即便判个死罪,家人得道过起潇洒富足的日子;即便判个无期徒刑,他也绝对不会把牢底坐穿,自由后照样过神仙般的日子。
换位思考,老顽童特想起过一把干部的瘾!
范跑跑。
此翁在地震的一霎那间,心里浮现出了美国的自由女神、想到了他身负着民主的重托、想起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想起了即便是老婆在身边也不能阻挡他为了民主和自由求生的欲望——于是,他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名词“范跑跑”!
其实,地震来时,老顽童说不定跑的比他快,求生嘛,没啥好指责的。但是,愣把“跑”和民主自由扯上关系,的确也是“范跑跑”一类人讲政治的结果。
碰瓷
碰瓷绝对是想发财致富的人创造出来的,是不是生活所逼迫,不得而知。但是,碰瓷的人没遇见更横更狠的主儿。牛气的人碰你,回头看看你如果还有一口气,绝对会再倒车再碾压你一次。
假冒伪劣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家剥削员工不说,掺假、弄虚作假乃惯用的把戏。这并不是中国资产阶级发明的,不信咱们翻开资本主义经济史,肯定能找到其根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好,且一片漆黑。到了既不姓“社”也不姓“资”的市场经济时代,一片光明。药品有假,致人死地;牛奶有假,大头娃娃结石宝宝;银鱼甲醛泡、火腿敌敌畏腌、地沟油做成的火锅料等等难道比一片漆黑要强很多?!难道还不能说明姓“社”姓“资”的问题?如果这些不法资本家处在毛泽东时代早就给毙了Y的。枪毙一小撮、保护一大片,没什么不对的!
市场经济、行政干预。
有天,在某证券部门口听一位老先生发牢骚“现在不是市场经济么?为何政府要干预楼市?”
难道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金融危机?
此问题太复杂,以后有空慢慢聊。
黑车、套牌车。
黑车,通常指的是没有营运资格而从事客运、货运的车辆。套牌车肯定是黑车,比如苏A23456能克隆出N个同样的车牌。套牌车,肯定也属于黑车类。
黑车发展起来的原因太多,比如:政府放任、多头管理乃至于谁也不管、百姓就业难、营运市场利润诱人、黑车营运偷逃税费、黑社会操纵等等。
政府一直在唱堵疏结合的歌。堵不尽疏不了,也是政府的无奈。开黑车的人,按理会相应国家的号召找个好饭碗吃上安稳饭。但是,企业不是收容所,那个企业听政府的使唤说招人就招人呀?政府只能落得一句口号“扩大就业门路”,仅此而已罢了。
计划经济时代,炸油条的、扫厕所的、扫马路的、看门打杂的……要么是全民职工要么是集体职工,名称虽然不好听,可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分工不分家。让开黑车的去炸油条、扫厕所、看门打杂?起码先得告诉人家,您先去厕所待着,养老看病不成问题,也绝对不会有人瞧不起。
托、黄牛。
托,可厉害的职业。医托、饭托、衣托…..凡事都能给托起来。
卖衣服的吆喝“走过路过别错过”,旁边挑选衣服的没准全是一伙儿的,您一不留神就被诓进去了。饭店里,人头攒动,没准内有几个托,造成台子紧张兮兮的,假冒繁荣。前面俩托商家卖衣卖饭,愿打愿挨。医托就有点害人了,没准把您托到一家私人诊所把您Y看出大毛病来,那就惨了。
托,再怎么闹腾不成党。黄牛闹腾大了就叫做黄牛党。体育比赛的门票、电影戏曲票、飞机火车汽车票等等,一旦倒起来,让你有钱买不到票。没钱买高价票,您就甭想做火车回家了。
再紧张的票,人家能倒出来。有负责出票的、有负责倒卖的,一条龙服务,蔚然成了群体,自成体系,故称之为黄牛党。
老顽童抽空又忽悠了一点新时代产生的新名词,似乎还未能道尽,只能以后再继续忽悠。此文,只能大概述说三十年啥词儿流行,也省得时间长了会忘记。也可以将来自己写相关的帖子时,拿来深度加工一番。
但愿,下个三十年,这些词儿反映的社会现象能消失。正如老的下岗工人们熬到退休时,内退、协保俩词也一同“退休”一样。
江湖人称老顽童
2008/12/14于南京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