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雷锋事迹》
重读《雷锋事迹》
曲折与光明
在对当前的现实极度失望之中,又一次打开了《雷锋的事迹》,真看得自己热泪盈眶。
多么美好的年代,只有那个年代才会出现那么美好的心灵。看一看那时的国家,看一看那时的社会,看一看那时的人民,看一看那时的军队。看一看那时的干群、军民关系,不论是县委书记和小通讯员,还是连长、指导员与战士,他们之间是那样的融洽:上级对下级是那样的关怀、关心,从思想到生活是那样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下级对上级除了发自内心的爱戴之外,提起建议、意见也可以毫无顾忌。县委书记通过捡起小螺丝钉这样一件小事对当时的小通讯员雷锋进行了一番教导,为这个未来的共产主义战士打下了艰苦奋的思想基础。部队的连长、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是雷锋感觉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传递给他人;当雷锋对部队建设有什么建议或者自己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去向上级反映,甚至不顾领导们正在半夜开会。这些事要是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想象:现在的上下级关系是什么?是一棵树上的猴子,上面往下看全是笑脸,下面往上看去是屁眼,你想提意见?知道自己的位置吗?再看看现在的部队,我有两个亲戚的孩子都当过兵,他们反映现在的军营哪里是什么“大学校”,简直是个“大染缸”:新兵一进连队马上会受老兵的欺负,帮老兵干活,稍不如意还要挨打,有一位汽车兵就是在部队被“师傅”打傻了;等上一批老兵大部分复员,过去的新兵称为“老兵”时,那些个留下的少数“老老兵”又成了“新老兵”欺负的对象,其中手段之一就是借钱不还。还有为了孩子能在部队能立功受奖,家长隔一段时间就要开着车不远千里去营房给连长、指导员还有别的什么领导送礼,这是多么融洽的“鱼水关系”,不,油水关系,也是油水儿关系。
再看看那时的个人是怎样的全面发展。雷锋的政治思想、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身体素质哪方面没有得到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并没有把他人当成敌人,雷锋也正是在对别人的帮助中自己获得了忘我的欢乐和身心的愉悦以及自身全面的发展,他是一颗快乐的螺丝钉。再看看今天从幼儿园的孩子到退休在家的老人,有谁能如此的快乐,谁还能得到那种辛劳耕作后的轻松?
那时候不仅在高尚者的眼里是“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在实际工作的待遇中也是如此。没有说国家公务员比一般的劳动者待遇优厚到哪里去。雷锋的公务员位置可以放弃,进到农场、工厂当职工,还可以说去当兵就当兵,要是现在谁敢这样“跳槽”啊,放着公务员不当去当工人,除了工资少好些,而且没有保障,可能会下岗啊;放着工作不干去当兵,不怕将来没有工作被城管追的满街跑,一个冲动再摊上命案啊。 真的,那时候,就是没有这些后顾之忧,那真是普通劳动者的黄金时代,只要你有一颗火热的心,又乐于学习、钻研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如果需要农民参加国家建设,农民马上就会转为国家干部、工人,马上就会同工同酬,那时的“民工”都是临时出“河工”一类的,哪有长期在工厂做工而又叫“农民工”的。如果那时候也像“春天的故事”所干的那样,大量用着廉价的农民工堆起供官员们享乐的金山,让百姓“先生产后生活”,让官僚、“专家”包工头先富起来,那毛泽东就不会在今天的 “主流”社会倍遭冷遇了。
是啊,那时的人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傻,但他们却是那样的快乐,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的有效率,他们不仅造出了胰岛素,造出了两弹一星,也创造出了一大批大写的人。我们今天是人人“精明”,然而“精明”的我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却盖不住那藏在里面的“小”。而整个民族的“小”,却又着实可以毁掉我们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