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水浒》感言
[原创]重读《水浒》感言之一
前天花了5块钱买了本《水浒》,挑灯重读《水浒》,虽自幼及听水浒故事,但今天读来仍心潮澎湃,感触很深。一份年纪一份心思。幼时读水浒,敬慕梁山好汉的行侠仗义,今日读水浒,却看出劳苦大众生存的艰难。
近年来,随着电视剧《水浒》的播出,不少专家批评水浒传里的梁山人物或过于残忍、野蛮,或缺乏法制意识。专家们所说也不无道理,水浒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江湖文化,所描述的是下层社会强者的生存方式。任何人都是现实的,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存在。这些梁山好汉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生长起来的,他们有那些统治者所不曾具有的正义感和高尚的品德江湖义气,有人讥笑他们为个人义气杀人越货,可比起那些为富贵财富出卖知己兄弟、卑鄙无耻的陆虞侯们不是高尚许多吗,他们疾恶如仇,不满于极不公正的社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无法在合法的社会中生活,只能逼上梁山,但比起那些贪婪自私、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又文明许多许多。
有压迫就有反抗,统治者欺压百姓,那老百姓就要甘受宰割吗?就永远做顺民吗?两个守法的屠户(解珍、解宝)奉令打了只危害一方的老虎,却因此要被土豪污吏害死;八十万禁军教头忠于职守,甘作顺民,却因上司之子看上自己的老婆,而屡被上司陷害,几近于死;不学无术的地痞突然成了朝廷的重臣,胸怀韬略的仁人君子却走投无路;老百姓冻死,饿死,女婿给朝中老丈人送的寿礼却是年年的十万贯民脂民膏。这是怎样的社会啊!正如同时代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所说:“今日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褚、竹、木耳,又悉苛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司、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娟以百万计,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止,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孚,求一日饱食不可得。-------当轴者皆龌龊邪淫之徒,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有所弗堪。”这样的社会难道不该反吗?也许由于造反的自发性,无组织性。这种造反也带着旧社会的某些野蛮性,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等着理想的仁义之师出现才去造反,那么一万年也造反不成。而真正的造反之师也是在这火红的熔炉中诞生。虽然这些造反的民众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往往归于失败,但他们迫使统治者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改进自己的统治方式,去更文明的对待劳苦大众,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近年来多有否定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言论,对此我多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承认历史的局限性,但我们更应该体会劳苦大众生存的艰难。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是世间的真理,只有受尽压迫的劳苦大众才真正体会到造反是有理的。
刘季原作于2005年九月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