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见龙》再版感言
学生欣闻先生之巨著《周易见龙》即将再版,深感意义非常。
多年来,学生与先生之缘堪称传奇,此处不宜细述。
先生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其早年投身革命,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想一直伴随着先生践行与探求。正当我国改革开放各种思潮洪波涌起之际,先生从教授马列主义理论的工作岗位离休,开始静心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历经近十余载终于迎来了2000年10月心力之作《周易见龙》问世之日。
《周易见龙》的主旨是掘发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思想精髓,易经乃号称群经之首,先生从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民俗学、解释学等多维视角去解读周易,未“囿于传统的成说”又不为“细枝末节上的繁琐考评所纠缠”而“以洁静精微的心态,充分领略古圣先贤的睿智精思,感受他们仁民爱物的博大情怀,同情于他们‘吉凶与民同患’的忧危意识”,呼唤“在当前社会建设迅猛发展,文化事业相对滞后的双向制衡中,能够以现代理想的健全人格,承担起民族的历史重任。”先生敏锐地指出了周易总结了圣贤们立国经邦的智慧和方略,意在教育和培育有圣贤气质的新人!正如峨眉山人曰“习易千年未见龙,茫茫四海觅灵踪。悠然得悟法无我,自有真龙一念中”,此之谓周易见龙也!
文化强国之路已是大势所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历经几千年的磨砺,日久弥新,必将继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周易聚集着“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正如有人说,“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天命归心,扭转乾坤!
人生于天地之间,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体现,并非要以富贵来衡定,而是要把自己对国家、社会乃至人类尽责任作为崇高的理想且在实践中阔步前进。先生在乾卦中说,“龙德君子,积德已厚,足以行道化于天下。那么,无论他是对有道君主全力辅佐也好,或对无道之君革而代之也好,都是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气概,是顺应天人的壮举,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的德行”。先生以“自强不息以体道”解悟乾卦,指出了易道的主体,倡导的是光明盛大、践行有序、中正适度的乾阳精神。往事越千年,周易之所出已久远,其思想精髓依然光耀于今日乃至将来。其纯阳之体盖含天下,导向后世子孙明了天下为公之理。无论你是谁,如今怎么样,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领域还是工农商学等领域的志士必奋勇向前,纷繁复杂国际、国内之当下急需一代具有行大人之道、以天合德的英雄贤圣群体导向未来,引领和助益伟大复兴——人民的理想,太平盛世现前!
先生所述坤卦之义——弘道,必厚德载物。“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民美报焉”,即地道运行,长养成物,承天而广载,其意在易道之阴柔守成。弘扬正道,若不以德行垂范天下,时常说一套做一套,实事求是成口号,迟早会被人民抛弃。保卫先辈胜利成果的斗争也许是惨烈的,然而是必须的。其警醒后世子孙,不可企图侥幸苟安,应该保持忧危意识——自清、自正。君为臣道,臣为君道必完美结合,如此乾坤之运行符合大道。
“历史上革命党人起事甚多,初期多遭受失败,很难有一举成功者,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组织、物质准备不充分”,革卦要义直指革命的合理性、适应性与可行性。周文王革殷之命,乃天地人和之力顺大道而一举成大功。《易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卦的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先进性,也许历代皇朝更替之初其代表人物都不同程度的读懂了革卦之真意,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真龙,革其命而代之乃天命使然。可惜当历朝末代昏暗腐败之时,为政者却没有了龙德之气,祖上积德经不住如今的败家子丧心病狂地丧德,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革卦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其流传至今的主要因数之一,当革命烈火已燃烧之机,就算是占卜显不利之卦象或者遭遇重大挫折,也一定要一革到底,以圣贤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勇往直前,绝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先生望断千年迷雾,悠然悟得一念之龙。当第六十二卦解到“大中至正,美利天下”,其龙德依归理想主义之范畴,思虑前程,忧心跃然。无论是理想还是梦想,人之力不可限量。如先生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据此全球化的太平盛世并非幻想。
可惜,先生对成终成始之道(既济、未济两卦)一字不提,说是“以待当来贤达之士也”!然此举正是先生体悟龙德之深意,未来的发展已然回归乾坤周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学生诚望先生《周易见龙》再版后传诸四方,其要旨得遂所愿!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