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的反击--评“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诸侯的反击——评“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作者:滚滚素最胖滴
前几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一纸檄文,拉开了地方政府联手博弈中央政府的序幕。虽然一脚踢中滔滔民意的钢板,王书记毫不气馁,愈战愈勇,今天再次强调:“现在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是直接用于民生保障的……像廉租房建设的投入、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部分资金,都要直接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正是为住房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众解决住房问题。”
这段话好生一箭双雕,既威胁了广大老百姓,又把“土地出让金——地方财政——民生保障”这个中央、地方之间的一贯矛盾彻底掀到桌面。既然撕破脸了,就不能让中央唱红脸,自己唱黑脸。嚣张气焰,一览无余。
几乎同一时间,又一则爆炸性新闻出台:《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方案已交国务院》。
诸侯的反击,正式拉开帷幕。
从表面逻辑上讲,王国平们有其合理之处。想干民生工程,就要有财源。财源何来?要么高房价,敛财于楼市,要么给我举债权。
“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据统计,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这说辞也很呼应王书记向中央放狠话的背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报告会”。
那么好,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国外的地方政府举债中,地方议会的强大监督作用为何只字不提?
当然,即使人大充充门面,又怕个球?咱们杭州的市人大代表赵伯祥,不就急于为王书记的网络逆境解围,将“网民人肉,网吧同罪”这“很好很强大”的提案上交市人大审议?这马屁的境界之高,立意之深远,着实令人体会xxxx的妙用无穷。
中央政府的两难,老百姓能深刻体会。不放手,地方的确有困难。但一放手,这所谓的民生保障资金就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哪个城市的马路没有开膛破肚个十来回?像原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周良洛那样将大量地产绿化都交到无绿化施工资质的表弟手中的,又岂不是遍地开花,小菜一碟?
再深入一步,当真把举债权交给地方,不就意味着金融长城的彻底开放吗?权贵合流,资金纵情进出,虚拟经济必再次蓬勃。而当实体经济收益率远低于虚拟经济泡沫时,偌大个制造中国,还有几人甘做傻子,去挣那点血汗钱?
中央政府着实是进退维谷。
其实,中央的思维一直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不敢借用人民的力量,不敢让老百姓上桌参与博弈。可是所有问题的病根恰好都在人民无博弈权,所以无论任何改革方案,都只是签给权贵阶层的支票。
民生无法保障,民怨就会继续积累,危险就会日益临近。
房市,老百姓没发言权,才导致价格虚高到无人问津的程度,衍变成自己的老百姓集体做空本国楼市的巍然奇观。
地方民生保障,老百姓没有监督权,国家相关部门就算三头六臂,也会淹死在地方的“官僚战争的汪洋大海”。民生照旧化为官富。
中央之所以在与地方的博弈中,如啃刺猬,难以下嘴,就在于我国一向以固态模式治理日益液体化的地方政府。中央的指令性计划跟不上地方多变的实际情况,所以每次吵架多以地方占据上风告终。即使中央强行推进,也多是祸根深种。而中央的监督,也同样如抽刀断水,空耗力气。地方政府有此法宝,甚至鼓噪着联邦模式,以适应液态化社会。眼下的地方发债权独立,不过军阀自治的前戏而已。
我们重新梳理下,当前中央、地方博弈的具体内涵:
第一、中央的固态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第二、地方的液态管理适应流动性的需求,但是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权贵一体化,放任无节制地吸吮民脂民膏。
第三、中央的固态模式对阵地方的液态模式,屡战屡北。却又知道再放任地方,国将不国。
病根找到,这病就好治。
第一、中央政府加快液态化进程。放手让真正的“人民的人大”开始启动。“人民的人大”,就是民主博弈的组织资源架构,就是为服务于液态性与流动性社会准备的。中央政府的集中制与真正的“人民的人大”的民主制相结合,就是符合我们固液相变时期,民主集中制的最佳拍档。
第二、让人民上桌参与博弈,以最液态化的模式,制衡地方政府与权贵一体。他们既然可以对中央耍“官僚战争的汪洋大海”,那么就让他们尝尝“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滋味。才人肉这么几天,官老爷就尿裤子了,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我们大可通过法律,人肉普通公民有过,人肉官员有功。
第三、人民参与博弈,将使中央与人民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稳固国本。让老百姓对于中央政府恢复信心、信任,共同抗击权贵阶层及地方政府。民心所向,才是我们国家度过经济危机,甚至借机打个漂亮翻身仗的根本所在。
“人民的人大”的好处,在此试举两例。
一是所谓联邦制鼓噪。
其实联邦制就相当于连锁经营。美国当年要吞并其他小邦,自然要拿部分自治权换取合作。他们靠这种模式迅速扩大经营,坐稳强国席位。因此,其治理模式的确具备液态特征。我们今天有些专家之所以想借鉴该模式,无非是看中其“地方政策的灵活性”。但是,当我们启动了“人民的人大”的各级架构,液态性自然会体现出来,而且是具备高度约束力,体现民意基础的流动性。这不与白送地方诸侯大礼包天壤之别?
二是农村改革难题。
纵观法国、日本这些国家,从小农经济过度到现代化新农村的成功经验,不都是将金融权利捆绑政治权利一起让渡给地方民众?前者发展出世界农行之最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以及强大的农民政治力量;后者发展出三井等一系列株式会社前身,以及日本农村的自治体系。这两次成功改革都是平稳过度的典范,以农民的政治权利保障其经济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以其经济背景,强化其话语权。
这样一则农村改革不会再次变成权贵阶层的提款机。二则农村的土地集约以村民委员会为强大博弈后盾,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展开。这就保障了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化具备集体性质,同时要素流动又符合市场经济特征,而不是当下的权贵伪市场经济的必然死路。
总之,任何一个国家,官员、资本都只是皮毛。只有老百姓过开心了,这个国家才可能富强、稳定、蒸蒸日上。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固液相变期的政治法则(1)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199673.aspx
诸侯的反击——评“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200259.aspx
我们的目标:人民的人大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180684.aspx
非暴力要合作——π出一片新天地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188631.aspx
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方案已交国务院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10/1031_17_855555.shtml
杭州市委书记称救楼市并非为救房地产企业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31/065516561636.shtml
网民犯法网吧同罪 杭州拟对“网络脏水”发狠
http://www.zj.chinanews.com.cn/detail/1011515.shtml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