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救楼市违背规律:展示了什么?

火烧 2008-10-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救楼市违背规律的现象,分析房地产生产过剩与消费失衡问题,指出地方政府救市行动及中央默认态度,揭示楼市调控背后的深层矛盾与社会影响。


  救楼市违背规律:展示了什么?

  近来,政府将要“救楼市”或者已经在“救楼市”的消息不断传来,而且消息涉及的规格越传越高,16日,《新快报》报道的标题是“全国10余城市出手救房市 房产新政可能下月出台”,说是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等12个城市之后,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日前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救市”措施是五花八门,反正一句话,引诱在调控中受到限制的“购房者”们跑出来把楼市烘托旺。

  还在2006年4月20日题为《学者呼吁取消房地产开发:一个极好反腐防腐的重大切入点》有人对此质问:取消房地产开发老百姓住那里?有人对此反问:老百姓下岗的和在岗的工人住得起开发商的房子吗?于是我想起了一位工人的牢骚话:妈的,干了一辈子牙逢里抠出的那点钱买不起几个平米的商品房。上引质问和反质问的对话表明:房地产开发业是社会性的生产而社会性的消费则"疲软",于是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二者之间失去了平衡出现了商品房的"生产过剩"。稍有经济学常识者均知:社会商品生产量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是资本家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均由企业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其结果因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而导致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它的恶性发展就是生产过剩危机。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大师励以宁,在其需求定义上讲是需要和货币支付能力的统一。也就是说当人们需要住房时还得有钱能买得起,否则只是需要而不是需求。然而励以宁《西方经济学》书上写的是一回事,而在各种公开场合下讲的又是另一码事,故意将需求曲解为需要。于是乎房产开发商的"事业"蒸蒸日上房价不断攀升,老百姓只能望着开发商的高楼大厦而无奈地兴叹,而兴叹中的老百姓在《物权法》实施之后又不得不恐惧地面对扒房子运动的地方政府的官商勾结!尽管有不少良知学者撰文呼吁:警惕房地产业开发商"绑架政治",但无济于事。该到房产业生产与消费极度失衡之际,中央高层的宏观调控刚刚初显倪端,一场地方政府救楼市的行动如雨后春芽般地开始兑现于改革成果与人民共享了。《南方日报》以标题“中央对地方政府拯救楼市行动采取默认态度”说,针对近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的救市行动,中央采取的是“默认”态度。看耒,当初警惕房地产业开发商“绑架政治”不幸被言中。只是这种绑架不是开发商出面要求赦免“原罪”,而是由地方政府的救市助其“越狱”。奇怪吗?否!

  当初,曹建海博士的看法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即:老百姓在只有购买房子欲望的需要,而无货币支付能力情形下的中国“国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需求,只是一种“虚求”。此种情形的“房产商”匆忙披甲上阵所开劈的“房地产市场”是一种人为化的畸形“市场”。设想一个没有资金,没有土地的开发商怎能不去向握有土地审批权的地方政府官员行贿,从而实现自已“资本的积聚”!以极有限的资金贿赂官员获得土地使用权,将非法所得土地使用证抵押至银行贷款的房产商作大了,美美地掠一把,作砸了怕啥,有抵押在银行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作担保!这种无任何“经营”风险的“市场经济”谁不爱她?既使这样,我们亦可见到不少地方轰轰烈烈的城市拆迁将居民赶走之后,而空下的场地在“晒地皮”一晒就是好几年,而少有政府官员问津,为何不依土地法规定对超过在建使用土地法定时效的项目依法收回?答:权力人受贿了!为规避法定时效原则使官商利益链不为“上边”发现而急于动工,于是出现了建筑企业“垫资”的市场怪现象,从而引发民工讨薪难的群体性讨薪事件,一幕又一幕地上演。是什么原因又“催生”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存在?没有证据我不好说什么,但房产商没有资金以此弥补到期贷款及利息的尴尬,是毋庸置疑的。否则曾一度要死也得银行先死的任志强“让贤”之说,除过开发商资金链的断裂外,谁又能说这种“先死”与“后死”没有官商既相互勾结,又互相矛盾的“狗咬狗”的双方对腐败丑行败露的担心?!相当多的房产商出示给购房者远运超过预售证法定时效期限的事实就足以证明!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生产四要素”中的“企业家才能”在中国房产商身上的具体表现!为什么公众要求取消预售证的呼声上至建设部下到地方政府和房产商异口同声地认为“条件不成熟”?不成熟的“条件”是什么说出来听听呀!所以房产商倒卖的“是土地、资金、房屋建设活动、成品房屋等” 的曹建海博士观点是符合实际的,而举国上下民众要求公开房地产价格构成的成本,如泥牛入海谁又有证据能说没有地方政府的官商勾结所为?!

  莫说学者呼吁取消房地产开发,仅宏观调控一招已使地方政府在审批开发商申请项目各个环节审批中的行贿受贿的钱为媒的联姻就会使地方政府的救市有着极大地物质驱动。我市一物管公司的《项目许可证》载明立项是办公楼,而2004年拆迁价所适用的是84年20年前的“补偿”价。现今《项目许可证》所载办公楼项目摇身变为“商品楼预售中心”的牌子公开叫卖;当初一房产开发商老板为获得项目批准说:人家在里头“打炮”哩,咱给人家放哨哩,可见一斑。而今贪腐情人从去年的108上升到200的指标,雄辨地向人们展示了地方政府救市的内在逻辑!

  于是人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的救市之举掩饰着腐败分子自救本人的实质内涵。

  据《中国新闻网》透露,城乡建设部关于当前房地产形势的分析报告…对当前的房地产交易量、交易金额做了具体分析,整体观点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已经很严峻。

  人民在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

  (星期六 2008年10月18日下午 12:22:39)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