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就部委酝酿“救楼市”说点什么

火烧 2008-10-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多部委酝酿松绑楼市政策,分析房价与收入差距问题,指出当前政策忽视百姓声音,强调社会保障与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早晨打开搜狐新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多部委正在酝酿松绑楼市 可能出台第二套房政策”新闻,我是行业中人,迫不及待地将新闻稿看完,按照惯例又点开了网友评论,照例是一边倒的评论。
        对于这个新闻稿报道的事情,我有几点看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呀。首先,通篇稿件中列举了很多高层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不乏老潘之流的地产大腕,更有一帮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当然不包括易宪容、尹中立之类不受开发商欢迎的学者。房地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行业,百姓不安居如何乐业?但是,所有的会议我们都没有见到平头百姓的身影,所听到的都是貌似“忧国忧民”的权威声音,但可怜的是,这些权威的声音在网络和现实的民间社会都受到了质疑和挑战,甚至受到了同为权威和学者们的挑战,当然,这些挑战的学者和权威是老百姓给的口碑封号。研究一项关系广大百姓安居问题的重大议题和会议,居然把被关系者关在门外,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将中国关在门外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真有其曲同功之妙呀。
        我从事不动产评估和投资分析行业,我关心这个行业,这是我的衣食所靠,但我不愿意因此丧失我的社会良知。中国的楼市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房价与收入差距过大,虽然有专家指出了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平均房价做比较,并且得出了房价过高的结论,但我还要指出,这个标准是国外制定的,国外的社会状况与我们不同,我们在采用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还应当在我们的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政府没有为我们负担的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福利支出,如果照此计算,我们的房价收入比会更恐怖。昨天在乌有之乡看了篇文章,分析了很多房价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指出中国的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上涨,这压制了中国住房,我还要指出,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没有扣除掉更高速增长的医疗、教育支出。
        由于房价的高涨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才造成了大量收入被存储而不是去消费,才使得今天中国的经济处于滞胀状态。老百姓为了买房,每月领到工资后都精打细算,将钱小心翼翼地存入银行,期待着能支付得起买房的首付,如此的生活怎能激活国内的消费市场?而当房价高速上涨一点点击破了存钱买房的梦想后,大量的内在买方需求都被压制成了无效需求。当然,鼓吹房价上涨论的权威们是将此无效需求纳入刚性需求指标中的。
        目前,房价是悬挂在中国人民和国家头上的堰塞湖,更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定时炸弹,也是中国经济萎靡不振的根源所在。在这个国际金融动荡的时候,政府要做的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低迷,各国进行救市的时机(注意,各国的救市是救金融市场、救购房者,不是救开发商),抓紧对中国的房价的堰塞湖进行泄洪。但目前我们看到的信息都是恰恰相反的,在广大权威、学者的逼宫下,当然,背后的指使者是开发商和既得利益阶层,政府一再出台的政策确实救开发商的“救市”政策,这种救市政策不是对堰塞湖泄洪,而是堵塞所有的泄洪口,并向堰塞湖中注水。
        在根本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头痛医头的庸医只会开出一时治标而不治本的处方来。如果搜狐刊登的这册消息为真,我不会为我的业务大涨而高兴,我只会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崩溃而哭泣。不救处于房价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却去救开发商、既得利益阶层和炒房族(放开二套住房政策),等来的将是市场更残酷的报复。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