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自由市场太残酷" 《资本论》在德骤然热销

火烧 2008-10-1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金融危机引发德国读者对《资本论》重新关注,自由市场弊端引发广泛讨论,东德人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上升,马克思思想再次受到重视。

"自由市场太残酷" 《资本论》在德骤然热销

2008年10月17日  来源:新华网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年轻读者再次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资本论》产生了兴趣。图为德文版《资本论》。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同胞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路透社16日报道,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时促使西方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在新世纪的弊端。

    热销

    《资本论》出版于1867年。在金融危机的汹汹来势中,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重新进入德国人的视野。

    位于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专门出版学术著作。最近一段时期,此前少人问津的《资本论》骤然热销。

    出版社经理约恩·许埃特伦普夫告诉路透社记者,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

    “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试图理解他们对我们干的那些事,”许埃特伦普夫说,“马克思现在绝对火。”

    不满

    路透社驻柏林记者埃里克·基施鲍姆认为,《资本论》重新畅销,折射出许多原东德民众对现状的广泛不满,而发端于美国、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强化了这种不满情绪。

    新近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2%的东德人对“自由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43%的东德人对“资本主义”敬而远之。基施鲍姆对普通东德人的随机采访也证实了这种情绪。

    现年46岁的IT从业人员托马斯·皮费特来自东柏林。他告诉基施鲍姆,他上学时读过批判资本主义的课文,现在看来,“卡尔·马克思说得没错”。

    路透社说,柏林墙倒塌后,东德人一度对自由市场经济充满期待,但20年过去后,他们发现并没有等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承诺的“繁荣景象”。在前东德地区,如今失业率高达14%,是前西德地区两倍,东德人的薪水也相对处于低水平。

    “自由市场是残酷的,资本家只想榨取更多、更多、更多,”现年76岁的退休铁匠赫尔曼·海贝尔抱怨道。

  拷问

    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美国以及欧洲等国政府相继采取“国有化”手段,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纳入政府掌控。在一些西方知识分子和市场人士眼中,这种手法与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背道而驰,促使他们反省美式自由市场弊端。

    今年3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拯救濒临破产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对于这一举措,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刊文惊呼,这是“全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梦想破灭的一天”。

    而当欧美各国政府“国有化”金融机构的步伐越迈越大后,路透社专栏作者贝恩德·德布斯曼15日撰文说,尽管各国采取激进手段挽救金融市场,“但现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即资本主义需要在21世纪得到全面修正以拯救自身”。

    “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德布斯曼在题为《卡尔·马克思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专栏文章开头写道,卡尔·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冯武勇)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