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文清:透过两会看精英政治的衰亡铁律

火烧 2016-03-0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2
文章分析两会制度如何演变为精英俱乐部,导致民主缺失与腐败滋生,揭示精英政治衰亡的必然性,并批评当前代表结构失衡与民众利益难以传达的问题。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乃万物复始之际。政治亦然,每到初春三月,万物尚未露出盎然生机之际,中南海紫光阁便忙于谋划新一年的春华秋实——召开全国两会。我们都知道,每年召开两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民主参政议政,行使民众的选举权和监督权。

  当前中国社会极其严重的腐败问题源于权力缺乏监督,而权力监督的缺失主要源于“两会制”的精英化。有人将中国的腐败问题归根于政治体制一成不变与经济体制改革快速发展之间的不相适应,其实说这话的人掩盖了一个难以明言的真相,事实上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从大众民主向精英政治转型。诚然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草根出身的第一代精英们,因其创业不易的历程而有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他们往往能够将精英政治体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崇高的理想被现实的利益取代后,价值观发生分裂的精英集团内部必然也会发生分裂,再加上“血统论”、“世袭制”等导致精英集团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自然会导致体制内部新陈代谢弱化,最终逐步走向腐朽与没落,甚至导致人亡政息,纵观古今中外此等政治铁律概莫能外。

  再回到我国的两会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开始由大众民主向精英政治转型,导致参政议政的“两会制”逐步沦为精英俱乐部,而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则流离于选举与监督的真空。据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制研究中心的数据,从1978年五届人大以来,三十多年间,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官员代表逐步占据主导,而具备工农身份的代表比例几乎是断崖式下降,知识分子身份的代表比例也先升后降,只有军人身份的代表的比例比较稳定。其中,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工农代表比例由第五届的47.33%直接下降为26.57%,而后逐年下降为10%左右,本届工农代表的比例为13.42%,相比上届开始上升。而第五届官员代表比例只有13.38%,而到第十一届达40%以上,本届代表中官员比例下降为34.88%,如果将官员、企业家代表和专业人士等组成所谓的“精英代表”,他们占据了人大代表70%以上的席位,而九届人大代表中精英代表为2439人,占81%。

873ec67adb70b3b04512ca32653ec789.jpg

  精英政治体制下的两会制对普通民众难言民主,只有精英利益博弈的自由。前几年官场一直盛传一个段子:“政府动手,人大举手,政协拍手”,也有人戏称“两会”是“官员追老板、老板追明星”,这些话说得可能太过夸张,不过从两会代表身份和组成结构来看,的确不排除有些地方、有些代表利用两会进行“勾兑关系”的可能。官员与官员之间、官员与资本之间监督制约关系多一些,或是权力寻租、钱权寻租的可能性大一些,我想今天的现状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而且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充分传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更是奢侈,真正不足10%的草根代表很难承载90%民众利益诉求,而绝大多数位高权重或有钱有势的代表多少有点“朱门难识穷滋味”,他们近年来频频提出的雷人提案成为授人以柄的笑话,如“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社会贫富差距就是要大,富就要富到极致,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样穷,中国怎么可能留下有如此辉煌的历史?”等等。

  古今中外的精英政治都无法摆脱衰亡的命运,只不过中国历史上大多采用疾风骤雨的暴力革命,而西方资产阶级则采用政党轮换,但这些都极难改变政权性质与普通民众遭受奴役的地位。本届领导人也觉察到问题所在,开始对“两会制”代表结构进行调整,扩大草根代表的比例而压缩了官员代表比例,但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坚持大众民主之路,才既能保证普通民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又能确保政权脱离精英政治必然衰亡的铁律,而毛泽东首创大众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在人类历史和世界政治发展史中均属首创,深入学习与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于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困惑与矛盾,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文清传播(WeQmedia)公众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