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可以很快实现的?

火烧 2017-03-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共产主义快速实现的理论基础,强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分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按劳分配原则,指出当前计划经济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差,提出符合自由联合体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可以很快实现的?

  实现一种理想或目标,要有足够理论与现实依据才行,不切实际的空想有害无益。对于共产主义,需要有一个科学和明确的定义。由毛泽东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其理想和目标是共产主义,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两大基本理论贡献,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论。可以说,如果这两大基本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共产主义就是现实可行的。正由于这两大基本理论的发现,共产主义成为了必然与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总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唯物史观的社会表现是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论的社会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后一个剥削社会。人类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后,将进入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显然,对于共产主义,其最本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和特征并非是什么公有制或计划经济,而是没有剥削与压迫,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等等,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或所形成的社会形态。

  因此,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关键点在于:如何建立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即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社会?存在一种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好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吗?正如资本家们自己所说的:“资本主义是不好,但有更好的选择吗?”20世纪末期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失败为资本家们的这种幸灾乐祸、得意忘形提供了似乎有力的证据。

  然而,当我们细心一点地去考证,就会发现:其实20世纪末的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践的那种以“国有”为特征,排斥商品与货币的“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并不科学,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要求。

  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而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的按劳分配,不是国企或私企中的那种工资形式的论功行赏,而是劳动者要获得“与自己劳动量相等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依据按劳分配,企业生产的所有权,要归企业生产的劳动者自己集体、平等占有的。而现实中的“国企”,以及当初中国的那些乡镇集体企业都不是这样的。

  “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主张。然而,凡是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知道,马克思最早认可的是“合作工厂”(《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二卷132页),只是为了杜绝资本主义生产私人占有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和弊端,才有了“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思想。众所周知,“自由人联合体”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与精神。因此,实际上,在经济上,由无数个工人们自由联合而成的真正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工厂”,在全社会范围内再度进行进一步的自由联合所形成的社会整体形态的经济制度,才是符合马克思“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的主张和设想的。马克思的这种设想在权利关系上,是“下级”决定“上级”的自由与民主的关系,而非现实中国企的那种“上级”决定“下级”的官僚压迫关系。在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中,劳动者将拥有自己生产的所有权,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同其他一样的劳动者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自由、平等地层层合作,最终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的形态与局面。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明显只是依据马克思个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简单设想,在字面上,而不是在事实上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失败,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真正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主张,只是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方式,让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官僚们掌权了国家政权和社会生产的决定权,从而陷广大劳动人民于另一种形式的被剥削和被压迫之中,无任何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可言,导致社会主义名不副实,并最终垮台失败。

  在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运动中,受空想社会主义按需分配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都陷入了一种本末倒置、颠倒黑白的误区之中,他们错误地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当作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无视更为本质的按劳分配原则,无视劳动者的自由与解放目标,无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在这些人的头脑中,似乎除了公有制、计划经济、共产党领导外,社会主义就没有别的内容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极左思想,那愚蠢的“一大二公三平”,越大越好、越公越好、越平均越好等思想无疑都来源于此。这在客观上导致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被边缘化、弱势化,成了官员决定一切。中国社会似乎成了一种封建主义的社会。封建主义的社会显然是无法战胜资本主义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有在服务于让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的共产主义目标时,才是正确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国有资产也是社会主义的吗?显然不是!而计划经济,只有建立在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人民的总体利益时,才会是必要、正确与有效的。杜绝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与弊端,不能从消灭人们对物质财富的争取和占有上入手,也不能从禁止人民自由与交换的权利上入手,而应从让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可以自由建立自己的合作生产,不必给资本家打工上入手。

  那种把私有财产、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成等号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依然是客观必然、不可或缺、不可消除的。私有财产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人消费品也是一种私有财产。而有私有财产就必然有市场交换,其社会经济就会是一种市场经济。马克思所反对的商品与货币,是特指以雇佣关系为前提、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和货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与货币。

  在私有财产与市场经济下,资本主义并不是必然和绝对的。只有在会上存在一无所有、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劳动者时,才会产生资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得以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要让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而可以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没有雇佣的生产,从而实现劳动者自由与解放,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把消灭私有财及私有观念当作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错误的空想。

  一旦摆脱错误、空想的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教条,走出共产主义理论上的误区,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实现就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一种没有资本家存在,没有剥削和压迫,劳动者拥有充分的自由与民主权利,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生产与发展需要的“合作工厂”制度,早在马克思的年代就已经存在。如果把这种制度推向全国、全社会,使之在更高规模与形式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更有效的存在,那么共产主义的实现就是简单而自然的事情。

  更好地建立和普及“合作工厂”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过程,就是确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从而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只要有了无数个这样的“合作工厂”,再把这无数个“合作工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联合起来,就构成了科学合理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的“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可以说,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工人阶级的解放,其最基本的要求和做法就是让劳动者可以自由建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合作工厂”。

  “合作工厂”制度的现实可行性、有效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人类历史上早就是一种现实层面的存在。在社会生产中,如果没有原始生产资料因素的制约,根本就不需要资本家的存在。社会生产中资本家所能做到的事情,工人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关键是需要一种制度,帮助广大的劳动者摆脱生产资料的束缚,而可以自由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社会需要的产品生产。

  而对于这一点,作为寄生虫和压迫者的资本家阶级肯定是要反对的。因此,依靠单独的工人群众自己是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因为一无所有的、单独的劳动者个人,根本就无法与联合起来的资本家们相抗衡。马克思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只有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先锋队,形成政党,以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夺取国家政权,才能实现这一让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主义目标,让社会生产和劳动者们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束缚。显然,马克思主张的:“把生产及工具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也是出于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并非是马克思最终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主张。只有联合起来的劳动者,通过国家政权和全体人民共有的生产资料,才能帮助各个独立的劳动者们建立起自己的“合作工厂”,从而这种“合作工厂”制度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起来。只有人民的政权和人民共有的生产资料才会以此为目标,真正为人民服务。

  劳动者建立自己“合作工厂”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在刚开始创业时。一旦企业形成生产,劳动者就会有自己的资金。因此,把人民共有的生产资料(国有资产)以信用贷款的方式提供给劳动者,就足以轻松解决劳动者的生产资料问题了。显然,这完全是现实可行、简单易行的。这不但解决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创业的原始资金问题,同时也是体现出无产阶级专政与国有资产的社会主义性质。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显然轻而易举。理论上,中国已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拥有庞大国有资产。只需以这庞大国有资产为依托,为有需要的中国劳动者创建自己的社会生产提供创业贷款,中国就可以轻松实现共产主义了。

  现在的关键,要看中国的党和政府还愿不愿为人民服务,愿不愿意深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了。如果愿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只需依靠庞大的国有资产,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各级党政组织,牵头组建各种各样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就可以了。这既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地产财政等等问题,又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化除广大底层群众的对党和政府的严重不满,完美体现出自身作为执政党的合理合法性来。对于当前中共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种万应灵药,这可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却不会有任何坏处。

  一些传统的社会主义者反对以集体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生产的主力,认为这众多的“合作工厂”相互之间会导致竞争,进而导致贫富分化,导致个别“合作工厂”的破产,再进而会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重生。其实,这种担心和思想是一种不懂得经济科学,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表现。

  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有一个前提,就是“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一无所有的、不出卖自己劳动力就无法生存的劳动者”。因此,在“合作工厂”制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无论个别经营不善的“合作工厂”怎样倒闭、破产,都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重生。因为庞大的人民共有的生产资料会帮助这些新生、无业或失业的劳动者建立新的“合作工厂”。与被资本家雇佣相比,劳动者更愿意在一个不但拥有工资收入,同时分享企业利润,拥有相应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企业中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重生根本是不可能的。

  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事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中国无法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那就只能让位于资本主义了,党的领导制度也要让位于资本家阶级的多党选举制度。人人皆知,现在中国的那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色东东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