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油冲击相当于「九一一」--原油泄漏事故谁之过
奥巴马:漏油冲击相当于「九一一」
来源:星岛日报 发布者:网络转载
英国石油公司(BP)提出墨西哥湾堵截漏油新计划,到月底可将每日收集的漏油量提高至大约5万桶,7月中旬,提高至最高约8万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称,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精神冲击将如同「九一一」事件。
美国负责漏油事件现场协调的海岸防卫队早前表示,由于漏油量大大高于原先预计,英国石油公司必须在48小时内提出新计划,动用更多资源阻止原油继续泄漏。英国石油公司担心,进入大西洋飓风季后,收集泄漏原油的工作,可能被迫中断。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抵达密西西比州,第四次巡视受石油污染的灾区。他在评论事件时表示,漏油污染所造成的精神冲击将如同「九一一」事件。这次的污染事件将改变美国对环保的思维方式。奥巴马说,就像「九一一」事件明显地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一样,这次墨西哥湾石油污染也将会改变美国未来如何思考能源和环保政策。
不过,「九一一」死难者遗属对奥巴马这番言论深表愤怒,谴责有关言论「荒谬」、脱离现实,指出恐怖分子是杀人犯,但油污制造者却是敛财者。
奥巴马并敦促英国石油公司尽快建立赔偿基金,希望此事能在他16日与该公司董事长会面前有个眉目。
奥巴马还预定15日与BP高层会面之前、先对全美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告诉美国人民他希望BP会采取甚么补救措施。预料他将要求BP準备一笔赔偿金交由独立的第三方监管,确保受害民众可以得到赔偿。多名民主党重量级参议员表示,这笔赔偿金应该至少要120亿美元。
据瞭解,BP股价14日在伦敦股市下午时段大跌10%,跌至351便士。就在英国石油公司(BP)的高级管理层开会讨论是否暂缓股东分红之际,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伦敦下跌了超过9%。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宣布,但据信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BP将会暂停向股东支付红利。
《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原油泄漏事故谁之过
(皖东)
本期《时代周刊》封面文章认为英国石油公司(BP)造成的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有着深层根源,除了它自身的劣质管理外,美国监管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一步讲,大量耗费廉价原油的美国全体公民也需对此负责。
一个半月之前,BP的“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 钻井平台爆炸造成约5000万加仑原油损失的泄漏事故已进入新阶段。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控制深达5000英尺水下原油泄漏的成功。经多次尝试后,BP启用的设备最终能每天约回收1.5万桶喷泻的原油。
此次事故抢险的成就并不耀眼,且原油外泄要到8月份,待泄漏油井旁的泄压井钻探成功后才可能完全停止。同时,外泄原油仍在飘向临近墨西哥湾的数个州的海岸,毒杀野生生命和毁灭人们生计。海岸警卫队负责处理事故的最高官员认为,清理泄漏原油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事故的严重后果。
在越来越意识到泄漏带来的严重性后,公众的震惊已变为对BP的愤怒。首先,它要对泄漏负主要责任,其次它清污的方式让人不能接受。互联网上已发起了抵制BP加油站的号召,而华盛顿的活动家们呼吁对BP的CEOTony Hayward实施公民逮捕(citizen's arrest)。尽管BP每天能收回约1.5万桶泄漏原油,但可能仍有多达1万桶,甚至更多原油在深水处继续外泄。
奥巴马总统已对事故表示了美国的愤慨。他称自己并非总坐在办公室内指手画脚,他已与那些能有最好主意的人士交换过意见,也了解惩罚的板子应打在哪些人的身上。
此次事故反映了行业监管的失败。监管机构,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局(MineralsManagement Service,MMS)长期以来在监管上不作为,由此给重大事故创造了放纵的环境。遗憾的是,奥巴马与其团队在接管政府时尚腾不出手来清理这类机构,在处理事故时反应迟缓。
然而,所有人也应对过度依赖和寻求以高风险开采所得廉价石油而承担相应责任,这也是大众选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支持对该行业真正实施监管的政府的结局。有学者就称,这次政府的失败,是因它按照选民们想要它行动的方式所带来的失败。他们称这也是选民们应得的报应。接下来的问题是,人们究竟是否还有利用这次事故的机会,有魄力推动避免让这类事故再发生的力量和智慧。
此次事故研究小组的共同负责人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灾难性风险管理中心(Centerfor Catastrophic Risk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共同创始人之一RobertG. Bea教授对全球50多年来的600多起大事故(灾祸)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建立了引发大事故(灾祸)的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 theory):A+B=C。A是外部自然的危险性,如极度真空环境和外太空的遥远距离;B是企业、政府和人们经常出现的贪婪的罪恶、傲慢自大、懒惰和毫无责任心这些人类因素;这两类因素的叠加必然导致大事故C(catastrophe)。Bea教授认为该理论能够解释前些年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大灾祸。
世人皆知在超过1英里的深海下开采石油的危险性,而行业内部人士称像BP这类企业发生如此泄漏事故不会令人吃惊。在墨西哥湾比任何其他石油企业都生产的多的BP近年来安全事故和隐患不断。公司2005年在德州炼油厂发生的爆炸导致15人死亡,170多人受伤。这是美国自1990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工业事故。事故调查结果发现,BP普遍存在着懈怠工作行为,其中包括使用极陈旧的设备,员工过度加班,企业上下都对安全操作掉以轻心。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U.S.Chemical Safety Board)在对事故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事故是因企业各层面组织管理和安全机制缺失所致。有BP高管事后承认,爆炸引发的火灾是程序的失败、一种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失败。
德州炼油厂事故绝非孤立事件,BP在此前和之后的安全经营上仍是劣迹斑斑。在德州炼油厂事故后的数月,丹尼斯飓风横扫墨西哥湾,几尽摧毁BP的港口和相关设备,暴露出公司的劣质设施。BP一年后又在阿拉斯加闯下大祸,其输油管线破裂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在这片洁净的土地上。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Occupational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去年10月因查出BP在德州炼油厂有超过700多处违反安全规定而对其罚款8740万美元。据参与BP阿拉斯加泄漏事故调查的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前官员称,BP就是一个连续犯法的环境罪犯。
然而,BP辩称公司在满足既定安全目标上已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它在业内还有着保护伞,这些人称BP了解如何安全开采离岸原油,还称公司是最具有深水开采原油经验的企业之一。但有专家反驳,称BP在经历数次大规模削减成本后,缺乏像竞争对手那样的毫不懈怠地贯彻安全经营的坚韧意志。这从参与调查此次事故的一些官员处得到印证。
除BP内部的严重问题外,美国监管机构也负有重大责任,特别是MMS。该机构负责能源勘探安全和能够为政府带来成百亿美元收入的对外出租国家领土和领海的能源开采业务。这种既要实行监管,又要出租开采权的固有利益冲突削弱了它的作用,暴露出无效和腐败。内务部总检察长2008年公布的报告发现 MMS的员工一直在用毒品,并接受来自能源企业代表的礼品和性交易贿赂。内务部去年的报告还发现类似行为仍在继续。这也是奥巴马总统在上月底所说的,“能源行业与政府监管机构间的温暖,以及有时呈现的腐败关系让监管意义不大,甚至意义全无。”
当面对这场空前灾难时,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手忙脚乱地对监管进行改革。政府同时宣布新的深水油田钻探作业暂停6个月,总统委员会同时也将彻查此次事故。
与未来清理油污同样困难的是,政治家和官僚们如何制定今后深水油田开采的政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来自深水油田的原油已成为美国能源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来自墨西哥湾水下超过1000英尺油井的原油供应已占全美原油生产的25%,且此比例还在上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受事故影响最严重,但也有重大经济利益的路易斯安那州坚决支持继续开采离岸油田。该州的两位参议员敦促奥巴马马上解禁暂停开采令,甚至一些在事故中失去丈夫的寡妇们在本月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时也表态支持继续开采深水油井。然而,无论结局怎样,最清楚不过的是,能源行业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运作,石油企业也需要做重大改革。
在面对能源行业的巨大影响力之前,真实想要打破行业陈旧陋习的奥巴马需要制定一个主要的优先计划,制度化监管机制,以至于让它在本届政府之后仍能发挥效率。此外,他还需要向美国人民解释,对能源开采实施既严格又有创意的监管,对维护成功的能源行业并不构成障碍,而是必要的前提。由此还能阻止近年来形成的要求放松监管的思潮。(皖东)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