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理论真理性的过程中,实践只能是基本标准,而真理则必须占据指导标准的统帅地位。
某网友就《萧竹:囧——用实践唯一标准检验这些理论》一文:发表了一段哲学意味很深长、颇具代表性的评论:
“1,0.1,0.01,0.001,0.0001,……”——此数列趋向0;“空间是无限的”——可以看作是在任何方向上的长度都是趋向无穷大的数列;等等。这类具体极限理论,都是真理,但是只靠实践,如何能检验出必然性(确定性)结论?
————————————————————————————————
卑以为:这些论断,还真不是什么真理,只是理性的断言,它们可以由有限经验的事实来解释做推断(不完全归纳推理),来作为给予这些论断以可以“断定”的感性经验基础。既然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而仅仅是理性的论断。同样理性也可以做出相反的论断,这就是康德的二律背反。
因此,能用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是相对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而绝不是上述理性论断。比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不是一个好的论断。显然,当我们将空间缩小到分子原子尺度,那么,“尺子”,作为一个经验事物,已经被“取竭”了,已经没有尺子这个事物存在了。“尺子”这个感性经验事物已经被穷尽了,我们还敢说什么万世不竭吗?
当然,如果我们用尺子代替抽象理性空间这个概念,那么现代量子力学理论也已经将空间用感性经验事物做了规定,量子力学认为在普朗克尺度下,空间时间已经毫无意义了。我们如果谈论抽象理性空间来谈万世不竭,是极其无聊和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只是抽象理性的概念,与实践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人的理性是可以忽略感性经验而自由想象的事情,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都无法为实践检验而成为无聊透顶的理性游戏。
当然,在数学上,由于用数与量的概念来抽象空间时间(甚至空间时间也被抽象为工具了),用理性推理来建立理论体系,这是数学的特殊性:不问具体的篮球排球乒乓球,而只问“球”。但由拓扑理论却认为: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球没有区别。数学可以用纯粹理性这样断言,但是经验事实却不允许这样断言。
还是黑格尔说得对:真理是具体的,必须用实践来检验。
实践不可以无聊地重复检验某个经验论断。比如万有引力,我们不可能去在宇宙中所有的星球上检验万有引力的论断,因为我们为检验万有引力所需要的每个星球的经验概念与我们地球的经验概念一致:质量和测度非零的空间距离,因此,此时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不再是用“真理性”的态度对待真理了!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0.99999......=1这个“真理”?这可是被数学家运用求极限给出的“不可颠覆”的答案哟!这个问题困倒了很多缺乏哲学思考的人!
笔者的对话观点如下:
(一)您(该网友)的评论,也在运用理性主线统帅实践材料的方式评判一些理论问题。这说明,您和我们大家一样,在检验理论真理性的过程中,都既离不开实践基本标准的基础,也离不开理论指导标准的统帅。所以,“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您这里也得到了证明。
可惜的是,您断定“人的理性是可以忽略感性经验而自由想象的事情,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都无法为实践检验而成为无聊透顶的理性游戏。”,既如此,您在运用理性论证评判一些问题的时候,“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是不是也在做“无聊透顶的理性游戏”?
(二)您断言:“既然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这句话如果是真理,那么,“任何活人都必须吃饭”,“任何活人都总有一死”等判断,因为也都“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所以也 “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了!这下子可好,人活着就再也不用愁吃饭、愁失业问题了,再也不用搞因陷入经济总危机而搅得世界不安的市场经济了,一些希望永远活着的人,再也不用恐惧总有一天要去觐见阎王了。
奇怪的是,您可以根据“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的大前提,推断出“空间是无限的”和“1,0.1,0.01,0.001,0.0001,……”等极限理论“还真不是什么真理”,而您根据这同一个大前提,却似乎又支持“普朗克尺度”的真理性地位,并以此为推理前提,断定“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不是一个好的论断”,“还敢说什么万世不竭”?我们知道,“普朗克尺度”(远远小于原子核的尺度)是由普朗克常数定出的,而普朗克常数也是“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的。根据您的逻辑,普朗克尺度和普朗克常数,“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了。可是,您却又把它当作真理性前提来推断结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退一步讲,您在思维的物理领域内证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不成立,确实是正确的结论,但是,在思维的辩证哲学领域内,我们还应该考虑“普朗克尺度”吗?在普朗克尺度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的实践确实无法操作,但是,这能代表“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客观真理性不存在吗?就像您说的“0.99999……=1……这可是被数学家运用求极限给出的‘不可颠覆’的答案哟”,在高等数学演算的领域内,“0.99999……=1”当然是正确的,但在极限理论领域内,它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数列趋向于1,但永远也不等于1。极限数列在演算中的运用和它在辩证哲学领域中的展开,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就像困惑康德的不可知论问题,并不困惑马恩列毛一样。
(三)您正确地认为:“实践不可以无聊地重复检验某个经验论断。比如万有引力,我们不可能去在宇宙中所有的星球上检验万有引力的论断,因为我们为检验万有引力所需要的每个星球的经验概念与我们地球的经验概念一致”。可是,运用“经验概念一致”进行同理可证的推理,不就是运用的真理指导标准吗?再说了,既然“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而您是如何作出“每个星球的经验概念与我们地球的经验概念一致”的真理性论断的?我想,您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在人类不完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真理性的推理(理论指导标准),才作出了这个论断。所以,您才发出了下面的正确感叹:“此时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不再是用‘真理性’的态度对待真理了!”这说明,您也终于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不过,根据您的“既然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的逻辑,您也就不能认为万有引力等理论是真理了。可是,我觉得您还是默认万有引力的真理性的。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
(四)我们学习一下毛主席的经典论述:“所谓认识客观真理,即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和本质,经过渐变和突变,成为尚未经过考验的主观真理。要认识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主观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真理(即规律性),还得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4页)在这里,毛主席强调实践的基础性地位,但这种理性实践,正好是真理指导性地位的体现。
客观真理,因为是客观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它的存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真理的形式当然是主观的,但对于主观真理中反映客观真理的部分,人类检验不检验它,它都是客观真理。像“空间是无限的”这类极限理论,如果它反映了客观真理,人类虽然用不完全实践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本得不出必然性结论——就像您说的:“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但却不能说:“既然不能用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加以验证,自然就不是什么真理”。否则,人类尚不能或根本不能用实践经验检验出来的客观真理,难道它就不存在了?客观世界还得看人的脸色而存在?
运用康德的二律背反,确实搞不清“空间是无限的”等很多重大理论问题,否则他也不会走向不可知论了。但是,马恩列毛的唯物辩证法(辩证理论思维、辩证逻辑),却可以弄清这类问题,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与不可知的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完全可知”,只是一个极限,人类的科技无论如何发达,都永远达不到这个极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却可以无限地趋近这个极限。
辩证思维不像形而上学思维那样,一说到无限,就是不包含有限的无限(反之则反是),而是当提出“空间是无限的”的判断时,指的是有限和无限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中的“空间无限”(反之则反是)。诚然,用人类的不完全实践和无穷无尽的经验事实来验证这种理论,确实只能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但用人类社会实践长期反复验证出来的唯物辩证法统帅下的真理体系,却可以既运用人类不完全实践的经验,又弥补其不足,从而作出必然性结论:“空间是无限的”等很多理论,反映了客观真理!否则,如果说“空间是无限的”等理论,“还真不是什么真理”,那么,“空间是有限的”,就是真理?还是不可知论是真理?
可见,仅仅依靠实践经验,连“空间是无限的”等理论问题,都搞不出个真理性定论,“实践唯一标准论”,还有什么可吹嘘的?可以说,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离开马恩列毛的唯物辩证理论思维,只能陷入哲学贫困的可怜境地!在实践和认识(理论)的关系问题上也是如此。“实践唯一标准论”,就是在这一问题上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僵硬的相互对立中。初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为可信的,因为它是合乎所谓常识的。然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61页)
总之,实践,只有具体的不完全客观性的表达,缺乏抽象的整体本质客观性的表达,而真理(辩证唯物主义、马列毛主义真理体系),则能够表达抽象的整体本质客观性,但却不具有具体的现实客观性。所以,在检验理论真理性的过程中,实践只能是基本标准,而真理则必须占据指导标准的统帅地位,二者两极渗透,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否认真理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只能是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谬误!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