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教育生态录,小张何以成为小张——读《小张老师去赛课》

火烧 2019-10-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小张老师赛课成功背后的原因,分析教育生态中贵人相助与制度问题,揭示教师成长路径与教学思想包装现象,引发对教育体制的深度思考。

  第一个感觉,小张老师太幸福了,万千宠爱(赵校长、钱特、孙老师、李老师)于一身,焉有不成功(全国一等奖)之理?这也是通例,任何一个人,古今中外,成名人大家或小有名气小有成就之前,都是需要有贵人相助甚至有更大的人物扶上马送一程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被埋没的要比成功的多得多,只是因为被埋没了我们无从知晓罢了;这是有道理的。也可从韩昌黎的伯乐与千里马的论述中得到佐证。

  问题是,小张何以成为小张?这才是重点。因为她是千里马吗?

  一直以来,教育机构相对来说是清水衙门,学校被认为是一方净土、象牙塔,里面的从领导到老师都是衣冠楚楚被喻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外界比如菜市场卖菜的大妈一听说你是老师买根黄瓜也要砍价就一脸不屑:老师,咋能这样?!——这本不是老大妈的错,当然也不是你的错,是我们的教育错了!再说句题外的,为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我出去干什么当有人问我身份的时候,我就说我是工地搬运工。

  这样,我们看到,乌有省、子虚区横空出世了,赵钱孙李齐上阵,小张想不飞上天也难,是不是千里马已没多大意义。文中没有对小张做过多的特别的交代,性别女也是到最后才能看出来。按理说,小张也是这么认为的,出去赛课要经过层层比赛选拔,让良币淘汰劣币而不是相反劣币淘汰良币。只是幸福来得太快太突然,天下掉下个馅饼pia叽就砸在小张头上了。赵校长是全校一把手,不,应该说是赵校长兼书记,不兼书记也不是一把手。同样文中没有交代兼不兼书记,推理应该兼,否则不是一把手是个二把手三把手就没有这个权力了。好了,现在赵校长有这个权力,想给谁就给谁,想干啥就干啥,谁敢不服?不服也得服!不服,你就是不听话,一顶大帽子先扣过来,让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不服,跟国与国之间搞制裁一样,不愁治不了你,练练内功啥的。何况,赵校长是动用自己的关系争取来了,那就更名正言顺了。当下社会讲究拼爹拼妈拼爷爷拼祖上拼阴功拼同学,为啥家长都想让孩子上北大清华985?学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圈子,先搞搞关系铺铺路。新上任的省教研员,也就是后文中的李老师,是赵校长的大学同学。朝中有人好做官,他把这个每个省才有一个的宝贵名额直接下放给了赵校长的学校,于是小张就连跳几级登上了省赛课的大舞台。

  那么,疑问同时来了,为什么要给小张而不是小王小杨小马呢?是小张教学水平高吗?教学素养好吗?显然不是,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看得出来。一开始小张很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赵校长给她打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到最后,小王看到小张的赛课录像就是第一次组内试上课的设计时,不觉大惊失色。不仅小王要大惊失色,我们也要大惊失色,有钱特和孙老师的指导,换上谁也得改动改动啊!可小张就不改,看得出她的心思和志向都不在教学上,她应该知道改不改一等奖都是她的了。她也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获奖后在答谢宴的酒桌上,听说几个恩人要包装她的“教学思想”时,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脸红了,连连说不行,说没有教学思想。这不是她的自谦,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小张大概是酒后露了真性情,还知道红脸呢,可见羞耻之心并未完全泯灭。

  小张之所以成为小张,是在赵校长、钱特和、孙老师和李老师口中侧面披露出来的。小张有三高:颜值高、情商高、酒量高,这是小张胜出小王小杨小马的关键因素,三者集于一身也实在难得。美丽也是生产力,一个年轻漂亮温柔的女孩子,总是招人喜欢。按经济学共用品理论,一个女孩子花巨资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是为了给人看,走在大街上赚回头率,听人哪怕一个要饭花子叫声“美女”“仙女”,她也会心花怒放。这是价值的体现,共用品捆绑着自己,提高了身价。说小张情商高也就是说她会来事,别看她背地里骂赵校长弄虚作假,平日里见到赵校长肯定一口一个“赵校长好”,叫的甜如蜜。第一次酒局上,赵校长说是自己私人请客不是公务接待也不违反八项规定(此地无银三百两),小张的酒量高助长了她情商高,把几位领导陪得舒舒服服晕晕乎乎,一面前台主动把单买了。

  小说其实一共写了三次酒局,第一次应该是赵校长口中说出的那一次,是赵校长在同学会上连喝三大杯白酒换来了乌有省唯一的参赛名额,也许在那时他心里想着的就是小张。第二次酒局是赛前,这是铺开来写的,小张被大赞。之前的磨课是小事,喝酒是大事,李老师来了干脆水库钓鱼去了,课都不听了。第三次酒局是在获奖以后,小张知恩图报,摆了答谢宴。酒桌文化是好文化,平时上不了台面的都可以上酒桌,潜规则都被他们这些校长特级领导吐出来了。个个都是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高手,什么特级什么名师工作室什么教学思想,背后都是一天清晰的利益链条。从乌有省到子虚区再到学校,名也有了利也有了,皆大欢喜。亦可见乌有省从上到下教育的乌烟瘴气,这样的教育会好的了吗?“赵家人”因鲁迅的《阿Q正传》成了热词,里面赵太爷对阿Q说了一句“:你也配姓赵?”一语道破了阶级地位、出身、权力和财富的结构关系。赵校长也姓赵(百家姓前四赵钱孙李),赵家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前前后后都是他一手策划的。

  小张是幸运的,多少人做梦都想成为小张,套用迅哥儿的话,有暂时做稳了小张的,有做小张而不得的。只是“三高”——颜值高、情商高和酒量高并不构成她胜出的充分条件,而构成她胜出充分条件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她又不具备。文中有限的交代,给了读者充分的想像解读空间,还是套用迅哥儿的娜拉出走以后的经典之问:小张获奖以后呢?就是成立个名师工作室包装个教学思想?那还是回到本文题目上来,小张何以成为小张?说白了,小张就是利益链条最末端的一颗棋子。

  附:小张老师去赛课(小小说)xj

  中饭吃过,小张老师捉了五个学生,准备把一单元中36个生字再默写一遍,一把手赵校长电话过来,让小张去一下校长室。

  小张老师不敢怠慢,遣散了那五个学生,故意用了威胁的语气,对他们说,明天饭后再来默写,错一个抄20遍。

  到校长室,赵校长问小张,知不知道“神语杯”课堂大赛,小张说当然知道啊,这可是中语界的顶级赛事。

  “派你去代表咱们学校,代表乌有省参加这个课堂大赛,怎样?”赵校长充满期待地看着小张。

  “我?”小张老师愣住了,“我行吗?”

  “我说你行,你就行!”赵校长用了不容置疑的口气。

  “可是……”小张老师显然还是有点不大相信,“我听说,这个`神语杯`每个省才有一个参赛名额,要层层选拔的……”

  “理论上是这样说的,”赵校长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解释,“新上任的省教研员,是我的大学同学,然后么,他直接把这个参赛名额给我们学校了!”

  也就是说,不必参加层层选拔,直接就代表省去参加全国赛?惊喜来得太快,小张老师觉得呼吸都有点急促了。

  “我觉得你是最合适的参赛人选……”赵校长顿了顿,也许他感觉到小张的紧张吧,随后他就用了开玩笑的口吻,对小张说:“好好努力,这个机会可是我在同学会上连喝三大杯白酒换来的……当然,这个课么,我们要好好磨,不能掉价,不然我就对不起老同学啦!”

  小张老师感谢了赵校长,走出校长室,外面的太阳亮亮的,有点晕眩,她想起昨天,校长要求全体语文老师补一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教案假材料,她还跟同事们一起在办公室吐槽,还在心里骂了校长好多回。

  想起这些,小张老师微微有点愧疚,她觉得赵校长让老师们造假应付检查,实在是身不由己,不能全怪他。

  这一届的“神语杯”大赛,要求参赛选手自选一篇教材选文,自定执教年级,上一节阅读课。

  小张老师就在上过的课文里,选了一篇《愚公移山》,因为她记得,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她特别有感觉。于是,就在本校语文教研组内进行了第一轮磨课。

  小张老师平时人缘好,所以组内每个老师都参与了听课和评课,大家群策群力,提了很多的好建议,比如“文言文教学,要多读”;比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的人名,要好好做文章”;比如“最后移走大山的不是愚公,为什么要用《愚公移山》做课文的标题?这个最好组织小组讨论”……小张老师认真地听,忙碌地记,笔记本上整整记了三大张。

  然后,修改教案,准备上第二遍。这一次,赵校长请来了区里的教研员,钱特,来给这节课诊断把关。

  钱特,在学校做过几年副校长,因为能写论文,出了几本书,后来就评上了特级,调到了区教研室。别人喊他钱老师或者钱校长,他总是鼻子里哼一哼,明显的不高兴,如有人喊他“钱特”,而且重音落在那个“特”字上,钱特就立刻高兴起来,脸上满满的都是笑了。时间一长,区里的老师们几乎都要忘却钱特本来的名字了,以为他就叫钱特,对,姓钱名特,特级的特。

  钱特听完小张老师的课,清清喉咙,开始评课。钱特说,作为家常课,这样子上上是可以的,如果是比赛课,可能需要推倒重来。

  钱特说,你为什么不从文章的标题切入呢?《愚公移山》,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是怎样商量移山的?为了移山,他们具体是怎样做的?移山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阻力?愚公是怎样回应的?最后山有没有被移走?我们从愚公移山故事里得到怎样的启示?

  小张老师弱弱地回了一句,说:“可是,我师父说,语文课,不能满堂问……”

  钱特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钱特说,什么“满堂问”?!这叫“问题串”!这是用问题来“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懂不懂?看来,你们学校的教学理念真的是落后了。

  小张老师吓得不敢再说话,觉得自己的课没上好,不但出卖了自己的师父,甚至还连累了全组老师被钱特批了一顿。

  最后,小张老师表示,一定按照钱特指导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思路。临走时,钱特又特地交待,可以把这些问题,设计为“导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这样就不怕学生课堂上答不上来……

  大家就顺势都夸钱特的法子好,夸钱特到底是特级,夸钱特接地气,懂教学,名不虚传。

  钱特很重视小张老师参赛,因为自他担任区教研员以来,区内教师还没有人能参加省赛,这次一下子就去参加全国赛,如果拿个一等奖回来,无论如何,要有一半的功劳算在他的头上的。

  可是,回家以后,钱特对自己的评课和优化建议,想想心里没底,怎么办呢?

  灵光一闪,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在隔壁城市教书的孙老师,这孙老师在业内颇有影响力,有自己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好几届的“神语杯”赛课,都有请孙老师去做评委。

  钱特就给孙老师打电话,热情邀请孙老师来子虚区讲学指导,并且,用了十分恳切的语气,请求孙老师收小张老师做徒弟。

  孙老师很爽气,答应了钱特。过了不久,孙老师就来学校听课,来看小张老师第三次“移山”。按照赵校长的吩咐,校办准备了鲜花,还煞有介事地准备了一份“师徒结对”合同,不,应该说是一式两份才对。

  钱特偷偷地把小张老师拉到一边,告诉她说,你这个师父可厉害了,人脉广着呢!他手里有很多资源呢,他跟很多核心期刊主编是好朋友,未来发表文章不用花钱买版面;他手里还有国家级课题,随便分一个子课题做了玩玩;他的名师工作室里有不少特级学员,这些师兄师姐们可都是雄踞一方的大咖……末了,钱特故意放低了声音,告诉小张老师说,今年的“神语杯”,孙老师还是评委。

  小张特感动,红了眼圈说,钱特,我一定努力上好课,为咱子虚区争光!

  孙老师的评课,又是一种另外的风格,他喜欢用反问句。你为什么课堂导入不介绍寓言这种文体?你为什么不重点讲几个文言实词?你为什么不去借鉴借鉴郭初阳老师的那节课?你为什么不在课堂里呈现课后习题一?你为什么不采用“1+X”的形式,再引进几篇《列子 汤问》的文章,搞一个群文教学?……

  这几乎又是对钱特之前评课的“否定”之否定,不过,因为毕竟孙老师是评委,在业内影响力大,他这么说,钱特只好揉揉鼻子,装作没意见。

  同组的语文老师们,可都替小张老师捏了一把汗,这个课,公要馄饨婆要面,小媳妇想吃疙瘩汤,到底听谁的?怎么整?小张老师并不急,她总说,我想想,我再想想。

  距离正式比赛还有一周了,赵校长说,得把他的老同学,省教研员李老师,请过来最后把把关。

  李老师真的就过来了。

  这是省级教研员第一次到子虚区来指导教学。但李老师来了,却并不进教室听课,而是让赵校长约上当年的两个同学,一起去水库钓鱼,然后叙旧、喝酒。

  赵校长陪了小心问:“那,我们小张老师的课,不听了?”

  “看你紧张的……”李老师到底是省城来的,见过大世面,他安慰赵校长,“到时候,我跟主办方打个招呼吧……我们乌有省,从来都是一等奖的!”

  赵校长就立刻给小张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最后一次的“移山”,就直接去赛场得了。放下电话,想了想,赵校长又给小张老师发了一个短信,要小张老师务必参加当天的晚宴。“下午没课就早点回去,休整一下,沐浴更衣,给领导敬酒。”把短信回看一遍,又觉得“沐浴更衣”这个词用得不大妥帖,但赵校长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说辞,于是他灵机一动,在“沐浴更衣”四个字后面,打了一个捂着脸微笑的图标,然后,摁下了发出键。

  李老师跟几个大学同学喝酒喝得很畅快,因为酒局开席之前,赵校长就明确说了,这顿酒,是他私人请客,不是公务接待,也不违反八项规定。

  小张老师先是负责倒酒,后来就被说服了,拿了酒,先敬李老师,再敬赵校长,然后敬赵校长的同学们。

  他们都夸小张老师颜值高,情商高,酒量高,是“三高”教师呢

  小张老师才发现,自己原来居然还是有点酒量的。不过,她还是趁着头脑清醒,到前台把单买了。

  一周后,小张老师参加“神语杯”全国课堂大赛,果然得了一等奖。

  第一时间,钱特即向局领导汇报,然后电话赵校长。赵校长很开心,说下星期学校升旗仪式上要重点宣传,还说要发动青年教师向小张老师学习——虽然,小张老师也还是青年教师。

  小张老师是知恩图报的人,她请赵校长出面,邀请李老师孙老师钱特等人,出席答谢宴。人都到齐了,大家纷纷祝贺小张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然后就开始捉对敬酒,气氛极好。

  赵校长感谢李老师把参赛机会给了自己学校,钱特感谢孙老师为自己区域培养优秀弟子,孙老师感谢赵校长对自己徒弟的关照,李老师感谢钱特扎根基层支持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

  酒过三巡,钱特忽然有个很好的提议,他说,请李老师牵头,邀请省里的专家们来子虚区,为小张老师提炼提炼“教学思想”,然后呢,小张老师围绕这个“教学思想”,做课题,改课例,出专著,开教学思想研讨会……

  李老师笑,说这样“包装”能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赵校长插话说,李老师其他话都对,就是这个“包装”上不了台面。

  小张老师红了脸,连连说我不行,我不行,我哪有教学思想啊……

  钱特正说到兴头上,他一挥手,打断了小张老师的话,继续说下去:我们还可以成立小张名师工作室,把子虚区有教学荣誉的青年教师集中起来,都算作小张老师的徒弟,这样,人多力量大,做起材料来就丰富了,我当年……

  蓦地,钱特觉得自己说漏了什么,他就立马刹住,然后尴尬地笑两声,说:来来来,喝酒喝酒。

  大家就都笑起来,一起说喝酒喝酒。

  小张老师的国家级一等奖奖状,被彩色复印,放大了,坐在镜框里,放在了校史室。

  语文组几个老师想问小张拿上课光盘,刻录了再学习,可小张总说,光盘还没到。

  一个学期过去了,新的学期又到了,不知不觉,教学进度又到了《愚公移山》这课文。小张老师的好闺蜜,小王老师,软磨硬泡地,终于从小张老师的电脑里,看到了她的参赛录像,浏览之下,不觉大惊失色!

  这,不就是小张老师第一次组内试上课的设计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