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党内中高层兴起境外培训热潮”
评“党内中高层兴起境外培训热潮”
今天看新闻,有一条新闻实在令人心头添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连日来致电北京、甘肃等省市区组织部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单位证实,党内中高层正悄然兴起境外学习热潮。”,连看两遍,还是不明白,什么叫“悄然兴起境外学习热潮”,如果是兴起“访贫问苦热潮”、“下乡支农热潮”之类,再加上
“悄然”,失业工人、劳苦农民肯定感激不尽,因为既无作秀之嫌,又兼给下层以实惠,而这个“兴起境外培训热潮”就实在是太扎眼。
其一、据报道“此前,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在接见北京市出国(境)培训人员时表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即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我们现在的出国培训,就是利用国外的资源培养人才。’”、“据记者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大批出国(境)参加培训的背景,除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外,还包括2003年中央作出的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他们5年内必须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从上述报道来看,“要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即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和“2003年中央作出的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的决定”,都不存在 搞什么大规模境外培训的部署,我认为,有关方面要么有曲解中央人才战略精神之嫌,要么是自己搞一套小政策。
中央决定“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他们5年内必须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并不是说大批送全国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到境外去“培训”,相反,这些领导干部更应该在国内把依法行政、为什么要坚持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内功培训好,练好,把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农业知识、农村工作知识充实起来,认真讲起来,对上述内容,3个月都未必够,花宝贵的时间跑到境外干什么。
其二、据报道“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北京市从1999年起开展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工作。5年来,该市共选派636名领导干部出国(境)参加学习培训,其中,区县局级领导干部201名,占参加培训干部总数的31%。学员分别被派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士等国家。培训机构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华威大学、德国的柏林经济学院、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14家。培训时间实行中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内容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金融、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门知识。”,实际情况看来,除掉个别领域之外,绝大多数的管理领域,中国与外国的情况相差很远,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为什么不能够请外国学者、专家到中国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参考理论,让中国的官员看着实际,听取有益的建议呢,非要巴巴地花费巨款,远渡重洋到国外,在陌生的环境中学陌生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士等国家有中国特别突出的三农问题、拆迁问题么,放着这么些热点、难点问题不上心研究、解决,跑到国外干什么。
其三、我们现今的官员,能够在境外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究竟有多少,最普通直接的问题就是语言,我曾经参加过半年的外语口语强化班,封闭式学习,从天亮 到睡觉不停息地训练,末了才能够结结巴巴说几句,看电影之类基本无效。如果 3个月到一年的培训时间,我认为,具备非外语专业大学学历的党政官员,流利地听懂外国专家学者的讲课,可能性基本为零,如果通过翻译夹在中间,犯得上如此大规模跑动吗,在国内培训,完全可以用较少的钱,请一个翻译招呼一个官员。听不懂或者半懂半不懂就没兴趣学习,就会想入非非、邪门歪道,感受刺激、 光怪陆离,这样的教训,在以往的大量“考察”、“培训”中,屡见不鲜,许多
官员回来,就记得迪斯尼乐园和拉斯维加斯赌场。
其三、许多地方的政府财政非常吃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急需资金去应急,拿出庞大的财政资金供干部们出国培训,简直本末倒置,“2001年以来,甘肃每年都派出120多人到国外进行培训,主要是中长期培训,学习时间为6个月至1年。甘肃是国家外国专家局进行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试点的12个省份之一,每 年培训费达4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的培训趋势是,级别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短,质量越来越高。经过培训的干部,回来后80%都得到了提升。’”,甘肃这么个西部贫困地区,每年都派出120多人到境外培训,经费达4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不知道甘肃省在拿出这笔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黄土高原上那些衣着单薄,坐在破旧窑洞里上课的孩子们。“经过培训的干部,回来后80%都得到了提升。”,锦上添花,境外培训成了镀金游了。
说实在的,目前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通过各种理由、各种黑的、灰的、白的途径,已经跑到国外去无数人次了,人民群众早以深恶痛绝,出国已经成为官员腐败的一种象征,这个时候来“党内中高层兴起境外培训热潮”,人民群众有理由问一个为什么,再说,既然要依法行政,这么大的动作,这么多的经费,也应该由人大听证一下吧,凭什么说“兴起”就“悄然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