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吴琼花,撒娇给谁看?

火烧 2004-04-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讨论导演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偶像剧,强调吴琼花应展现可爱特质,引发对女性角色塑造与历史真实性的争议。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篇文章,名为“红色娘子军拍成青春偶像剧”。该文称,将要拍这个电视剧的导演说,“该剧的改编思路也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向着偶像剧前进”。“这是一部描写‘女人与战争′的作品,但是女人再革命也是女人,像她们个性中的可爱,骨子里的帅气,绝不能只是表现在行军礼时有多标准,而是要在她们的情感上下功夫。如果将来观众看了这部戏后感觉这些女人有些味道的话,我就满足了”。
  这位导演还说:“吴琼花不是天生的复仇者,应该是‘天使的愤怒′而不是‘愤怒的天使′。吴琼花首先在气质上要可爱,要让人一看到她就有想帮助、保护的感觉”,等等。
  如果媒体传达的信息无误,我想,这位导演的话综合起来也就一个核心意思,吴琼花作为一个女人,首先应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然后才可以有愤怒等情感。
  我们知道,天使在宗教语言中特指上帝的使者,仙界之人自然是圣洁无瑕;而在世俗语言中则通常是恋爱中的男人称赞女人时所说的梦话,大抵可理解为可爱之类。当然,梦话是当不得真。但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位导演的心目中,作女人的第一要义是可爱。如何才能可爱呢?或娇柔,或楚楚可怜,让人(男人)“产生想帮助、保护的感觉。”不难看出,导演这番话是站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角度,来观赏女性而产生的美学感觉。
  作为艺术创作,导演自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但是,万不可随便贴上吴琼花的标签。吴琼花就是吴琼花,她有她的身世,她有她的年代。也许,正像这位导演无法理解吴琼花的愤怒一样,吴琼花恐怕永远也无法像这位导演所希望的那样“可爱”而遭人怜惜。因为当时的她已经生存不保。不在愤怒中新生,则只能在沉默中死亡。
  据说,导演认为,老电影新拍就要打破脸谱化。艺术创作需要创新,无可厚非。但谁又敢说天使就不是脸谱之一种呢?事实上天使早就是“脸谱”了,要“楚楚可怜”、“要可爱”、“要一看到她就有想帮助、保护的感觉”,如今充斥于影视剧中的这些女性形象的脸谱难道还不够么?说穿了,天使也只是时尚脸谱的另一个版本而已。
  女人可以是天使,但是女人不一定非得都成为天使,只要是女人就应是天使的认识,其实是男性可怜的臆想。正是那些导演们对这个天使“脸谱”的滥用,现在一些历史剧才被改拍得面目全非。
  历史剧不尊重历史,于历史而言,是一种失忆,是一种亵渎。恋旧的感觉,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落伍退化的味道;但对历史的尊重,却绝对是另一种自尊与明智。岁月可以使情感的鲜活日益淡化,但历史的面目,却永远在时光的隧道中保存地老天荒而不变的真实。对历史,对吴琼花们,我们也许需要某种更真实的阐释,甚至是天使式的。但我想我们的导演们首先更应该懂得尊重,尊重历史、尊重女人、尊重成为历史的女人。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大众也许并非那么真在乎天使,怕的却是我们的导演在单方面臆想天使或是盲目地拿天使来媚俗。其实,真实才是一种最有震撼力的解读方式。
  还就“红色娘子军”而言,当年吴琼花扛枪做战是为生存而战,决不是为撒娇给谁看。有娘子军军歌为证: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相关文章

  • 孔庆东:返照去年十月末
  • 朽笔书檄文,赤诚不老心——给敬爱的红色娘子军
  • 伟大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
  • 曾被遗忘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打起仗来都不要命
  • 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 红色娘子军的人生历程
  • 当代妇女同样肩负着历史责任-红色娘子军《长征》 
  • 红色娘子军赴南街村演出历程
  • 青华独舞——观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 毛泽东对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三句经典评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