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贸易保护和中国的“对外开放”
韩国对中国涤纶预取向丝征收反倾销关税,同时韩国超市易买得因中国流通领域开放而加速扩张,体现中韩贸易保护与市场开放的双重影响。
中国涤纶预取向丝将被征收反倾销关税
韩联社首尔1月2日电 从台湾及中国进口的涤纶预取向丝(POY),从本月中旬开始将被征收反倾销关税。
企划财政部2日表示,政府认为从台湾和中国进口的涤纶预取向丝有可能损害国内产业的利益,因此决定,在未来5年内征收2.97%~6.26%的(反倾销)关税。
政府根据国内化纤企业的要求,从去年2月开始对台湾及中国涤纶预取向丝进行调查,并确认了倾销事实。因此决定,在本月中旬制定相关执行规则,立即征收反倾销关税。(完)
Subject: 《朝鲜日报》这样报道:韩国在华连锁超市的成功"...都要归功于自2004年12月开始的中国流通领域完全向对外开放政策。"
To:
"走出去"韩超市巨头易买得积极进军中国<上>
To:
来源=周刊朝鲜/朝鲜日报记者 朴英哲、方显哲 (2008.12.10 16:41)
"以中国为起点,向全球化企业发起挑战。"
易买得(E-Mart)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企业——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连锁超市。自从新世界集团进军中国市场以来,正逐渐变身为全球流通企业。目前,易买得在中国拥有17家店铺,并计划明年内将增设15家店铺。新世界易买得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沈和燮表示:"截止到2012年,至少要构筑70家以上的店铺,把今年的4000亿韩元销售额提高到2万亿韩元。流通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这对于韩国制造企业来说,在中国当地可确保销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也是一项重要的事业领域。"
◆易买得1997年首次进军中国上海
新世界易买得作为韩国首家流通企业曾于1997年2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店铺"曲阳店",从此踏出了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虽然在1997年底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暂时放缓,但是从2002年开始重新加快了步伐。随后的2004年开设2好店"瑞虹店"、2005年开设3号店"银都店",易买得超市在上海逐渐站稳脚跟。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第11号店——曹安店4月在上海开门营业,已在上海新开了2家店铺。中国17家易买得店铺中的10家位于上海,占58.8%. 易买得超市进军中国的首站选为上海,必有原因。即,上海可谓是中国经济和消费的核心地区。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500美元左右,但去年末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7500美元。这一数值比2004年的5600美元高出了34%,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
而且,上海地区的信用卡使用率从2004年的13%,一跃增长到去年的26%,增长了1倍。上海比较乐于接受国外新事物,这一特点也是在上海开设1号店的原因之一。
以前,上海人选择大型超市时主要考虑"离家近或价格便宜"等因素。但2006年的调查显示,上海人把商品质量和令人愉悦的购物环境放在首位。对于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非常"有档次"的易买得来说,这种条件极为有利。易买得注重高档的"韩国式超市"形象,提高商场内的设施物品的档次等,为中国顾客提供舒适愉快的购物环境,因此越来越受欢迎。
据调查显示,上海易买得超市平均客单价(每人平均购买单价)也是从2005年的64元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78元人民币,增幅为22%左右。通常韩国人平均每周一次光顾大型超市,但中国人几乎每天光顾且少量购买,所以中国的客单价仅为韩国的4分之1到3分之1左右。
◆今年起在中国全域同时开设多家店铺
直到去年为止,易买得超市除了上海以外,只有在天津设有2家店。据易买得进军中国市场战略,首先以上海、天津等中国经济核心城市为中心完成销售网后,再向周边地区扩大。
然而,从今年开始改变了战略,采用在中国全域同时扩大多家店铺的方式。今年9月,易买得在中国首都北京开设第一家店铺的同时,在无锡、宁波、江苏省、浙江省等多个地区开设新店铺。截止到今年11月份,易买得超市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无锡、宁波、昆山等中国六个城市共开设了17家店铺。
同时,易买得为了实现同时开设多家店铺的计划,在确保占地方面也在加大投入。目前,已确保21处场地,并计划截止到今年年末,确保4、5处新增场地。
今年以来,易买得超市得以改变战略在中国全域同时开设多家店铺,这都要归功于自2004年12月开始的中国流通领域完全向对外开放政策。
易买得刚进军中国时,外国企业持股率不准超过50%以上。因此,要想进军中国,必须要有当地的合作伙伴,而且选择店址时,也必须要有合作方才行。但是,流通市场完全开放后,易买得可以独立拥有店铺开拓市场了。
易买得正在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战略合作,以扩大商场规模。易买得去年10月与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之一——绿城集团携手合作并达成协议,优先入驻绿城集团开发的商用建筑。
易买得今后将在长江以南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向苏州、南京、宁波和杭州等地扩展,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天津和北京为中心,向大连、沈阳、石家庄和唐山等地延伸。此外,还计划向广州和深圳等南方地区挺进。
易买得明年将另行成立物流中心,正式拉开多店联营时代的序幕。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与鲜货产地进行直线交易,现在已有约10%的货物通过直线交易运营。物流中心成立后,直线交易有望进一步增加。
易买得(E-Mart)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企业——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连锁超市。自从新世界集团进军中国市场以来,正逐渐变身为全球流通企业。目前,易买得在中国拥有17家店铺,并计划明年内将增设15家店铺。新世界易买得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沈和燮表示:"截止到2012年,至少要构筑70家以上的店铺,把今年的4000亿韩元销售额提高到2万亿韩元。流通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这对于韩国制造企业来说,在中国当地可确保销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也是一项重要的事业领域。"
◆易买得1997年首次进军中国上海
新世界易买得作为韩国首家流通企业曾于1997年2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店铺"曲阳店",从此踏出了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虽然在1997年底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暂时放缓,但是从2002年开始重新加快了步伐。随后的2004年开设2好店"瑞虹店"、2005年开设3号店"银都店",易买得超市在上海逐渐站稳脚跟。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第11号店——曹安店4月在上海开门营业,已在上海新开了2家店铺。中国17家易买得店铺中的10家位于上海,占58.8%.
而且,上海地区的信用卡使用率从2004年的13%,一跃增长到去年的26%,增长了1倍。上海比较乐于接受国外新事物,这一特点也是在上海开设1号店的原因之一。
以前,上海人选择大型超市时主要考虑"离家近或价格便宜"等因素。但2006年的调查显示,上海人把商品质量和令人愉悦的购物环境放在首位。对于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非常"有档次"的易买得来说,这种条件极为有利。易买得注重高档的"韩国式超市"形象,提高商场内的设施物品的档次等,为中国顾客提供舒适愉快的购物环境,因此越来越受欢迎。
据调查显示,上海易买得超市平均客单价(每人平均购买单价)也是从2005年的64元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78元人民币,增幅为22%左右。通常韩国人平均每周一次光顾大型超市,但中国人几乎每天光顾且少量购买,所以中国的客单价仅为韩国的4分之1到3分之1左右。
◆今年起在中国全域同时开设多家店铺
直到去年为止,易买得超市除了上海以外,只有在天津设有2家店。据易买得进军中国市场战略,首先以上海、天津等中国经济核心城市为中心完成销售网后,再向周边地区扩大。
然而,从今年开始改变了战略,采用在中国全域同时扩大多家店铺的方式。今年9月,易买得在中国首都北京开设第一家店铺的同时,在无锡、宁波、江苏省、浙江省等多个地区开设新店铺。截止到今年11月份,易买得超市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无锡、宁波、昆山等中国六个城市共开设了17家店铺。
同时,易买得为了实现同时开设多家店铺的计划,在确保占地方面也在加大投入。目前,已确保21处场地,并计划截止到今年年末,确保4、5处新增场地。
今年以来,易买得超市得以改变战略在中国全域同时开设多家店铺,这都要归功于自2004年12月开始的中国流通领域完全向对外开放政策。
易买得刚进军中国时,外国企业持股率不准超过50%以上。因此,要想进军中国,必须要有当地的合作伙伴,而且选择店址时,也必须要有合作方才行。但是,流通市场完全开放后,易买得可以独立拥有店铺开拓市场了。
易买得正在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战略合作,以扩大商场规模。易买得去年10月与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之一——绿城集团携手合作并达成协议,优先入驻绿城集团开发的商用建筑。
易买得今后将在长江以南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向苏州、南京、宁波和杭州等地扩展,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天津和北京为中心,向大连、沈阳、石家庄和唐山等地延伸。此外,还计划向广州和深圳等南方地区挺进。
易买得明年将另行成立物流中心,正式拉开多店联营时代的序幕。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与鲜货产地进行直线交易,现在已有约10%的货物通过直线交易运营。物流中心成立后,直线交易有望进一步增加。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