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奥巴马核试验自打耳光,诺贝尔评委会脸亦无光

火烧 2010-10-1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奥巴马核试验揭露其无核世界主张虚伪,诺贝尔和平奖被质疑沦为政治工具,美国持续发展核武器与威慑力量,引发对奖项公正性的争议。

奥巴马核试验自打耳光,诺贝尔评委会脸亦无光  

且不说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那个“别无选择”的刘xx,一年前获该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令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脸上无光了。美国能源部本周二证实,美国于9月15日在内华达州一处试验场实施了一次亚临界核试验。奥巴马自打耳光,让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去年“迫不及待”授予他证书和奖章成为了荒唐事,而唯有那笔奖金是实实在在的了。  

2009年的4月5日,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克慷慨陈词,向人们勾画一了幅无核世界的美景,花言巧语骗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刚过一年,他就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言辞的虚伪。报道说,事实清楚地表明,美国在强力反对别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不但并未放弃核武器“特权”,还不断创新核试验技术以验证现有核武器的有效性及保存时的安全性,甚至还偷偷以此来发展、升级核武库。这对于以提倡“无核世界”而于去年名噪一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无核世界”的主张还帮助奥巴马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颁奖的当天就有数千名示威者在挪威的会场外面表达对奥巴马“名不副实”的强烈抗议,而更多的人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等待奥巴马对世界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幻想破灭得如此之快。  

那么,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的女士先生们作何感想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去年透露,最让委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奥巴马去年4月在布拉格和9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所作演讲中关于“无核世界”的畅想。  

颁给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的理由当时引起全球舆论一片哗然,连不少美国媒体都质疑上台才几个月的奥巴马是否有获奖资格。挪威的主要反对党领导人甚至提出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应当辞职,理由是他身兼欧洲委员会秘书长和诺奖主席二职,有损独立性。  

面对质疑,由5位评委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中的4人认为,与其说把奖颁给奥巴马是对他成绩的肯定,不如说是他们对奥巴马政府未来的“信任投票”,为美国本届“年轻的政府”提供一些“全球性支持”。  

显然,在这种“信任投票”的颁奖幌子下,诺贝尔和平奖已经背离了他的创始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初衷,不再超脱于狭隘的政治利益之上,不再表彰为世界和平作出真正贡献的人,而是沦为被一些政治势力利用的政治工具。  

美国今年4月公布的最新核政策仍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同时继续保持核威慑力量、继续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等。这些都为美国使用核武器留了“后门”。1995年美国就曾作出过类似的承诺,但均限定了很多条件,在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方面也并未作出实质让步。  

分析人士还指出,由于附加了很多条件,因此在作出一些“承诺”之后,美国在谈判中强调的重点就不在“承诺”上了,而是在“条件”上了,美国因此得以推卸自己在裁减核武器上的责任。这已成为美国在军控谈判中惯用的伎俩。  

美国搞核裁军必须真正以全球的安全为出发点,以真正销毁核武器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以自己的安全利益为标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核裁军指手画脚,对全球核武器数量和分布做只有利于自己的安排,并向其他核国家施压。  

事实上,在核裁军问题上,很多国家都比美国有诚意、做得好。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相继放弃了核计划,成为无核国家。而中国自拥有核武器后,就一贯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首批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面对事实,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奥巴马政府在裁减核武器方面十分缺乏诚意,美国新的核试验逆世界潮流而动,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新的威胁。  

显然,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一年前对奥巴马政府的“信任投票”已经被事实证明是多么的草率,诺贝尔和平奖在全球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能不说大打折扣了。这正应验了一句谚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至记者发稿时止,还未见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对美国此次核试验发表任何有关“和平”的声明或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