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质问创业板存在意义
原标题《创业板:起步之初有隐忧》
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专电 伴随华谊兄弟等第三批创业板公司15日集中申购,短短20天时间里已有28家创业板公司实施IPO(首次公开发行)。
作为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创业板正渐行渐近。然而,偏高的发行市盈率、与中小板的同质化倾向……起步之初的创业板有着不小的隐忧。
“翻版”中小板:存在意义何在?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孕育,创业板已进入分娩过程。自一个月前首批7家创业板公司首发申请获得通过,截至10月12日创业板累计上会企业32家,其中29家获得通过。目前,除华谊嘉信尚未确定发行日期外,其余公司均已进行网上网下申购。
对于创业板,许多市场人士都有期待。但是,从前三批申购的创业板公司来看,起步之初的创业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已完成申购的创业板公司中,不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械、服务外包、休闲娱乐等新兴朝阳产业。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公司所属行业已经明显处于成熟状态,如吉峰农机所处的农业机械行业、西安宝德所处的钻井机械行业等。与主板相似的行业分布,使得创业板难以体现吸纳创新型公司的特点。
事实上,9月18日首批7家创业板企业过会时,就曾因其财务指标均已达到主板上市标准而引发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如果行业分布、财务指标都与主板相近,创业板是否会变成中小板的“翻版”,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高价发行:被压缩的投资空间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高价发行成为本轮IPO重启的重要特征,创业板也不例外。
来自 宏源证券(行情 股吧)研究所的统计显示,第一、二批申购的19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摊薄市盈率高达51.36倍,明显高于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38.83倍的发行市盈率。以2008年业绩测算,截至10月12日全部A股市盈率为25.48倍,中小板市盈率为40.28倍。中小板一级市场较二级市场折价过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创业板过高的一级市场市盈率。
“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实际上是对创业板投资价值空间的压缩。这也令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
从成长性的角度,也可以印证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统计显示,28家过会创业板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较上年的整体增长率为37.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为38.24%。而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分别为17.85%和14.59%。创业板增长率约为中小板的2倍。但仅38.24%的增长,并不足以支持创业板高企的51.36倍发行市盈率。
高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对之
实际上,除了行业分布、成长性和发行价格,首批创业板公司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高市盈率发行使得实际募资总额远超拟筹资规模,多余募集资金如何管理无疑也是创业板的隐忧所在。
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银国宏表示,在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创业板新股定价包含了很大的一级市场风险因素。纵观成熟资本市场,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本身就有相当大的风险,而创业板由于吸纳的主要是成长性企业,其投资风险更甚于主板。以中国中冶为例,其H股在香港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
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风险。由于一般处于发展初期,创业板公司能否继续存在或发展仍有变数。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虽然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可能巨大,但新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新模式的适用面与成熟度、新行业的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等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高成长的预期并不一定会实现,风险较主板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设计较主板市场更为严格,创业板有“直接退市”的规定,会导致最后接手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由于创业板公司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股价可能会由于公司业绩的变动而大幅波动。同时,由于公司流通股本较少,盲目炒作会加大股价波动,也相对容易被操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在高价发行已经成为市场行为后,投资者更应冷静、理智、谨慎地对待创业板新股。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清、杨毅沉)
===============================================
新华社再度发文:创业板具有巨大危险性 2009-10-16 17:20:38 来源: 新华网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将直接摘牌,不再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就意味着,最后接手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创业板市场的性质决定了其巨大的投机性和危险性。
原标题《纳斯达克之“殇”可为创业板之鉴》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有着“中国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挂牌在即,美丽的财富神话亦随之不断产生。从图纸上的概念到如今身形渐显,创业板一直因其可能带来的超额收益而受到国人的青睐。然而,一般来说,超额收益总是与超额风险相伴,十年前纳斯达克“市梦率”的幻灭犹在眼前。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可谓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成长的“微软”、英特尔、苹果等着名企业给人印象深刻。但这些成功企业的光辉掩盖了一个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十分危险的事实:这个市场相对主板市场有着更大的风险:更多的上市公司在辉煌之前就已匆匆谢幕,让股票持有人血本无归。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纳斯达克一度牛气冲天。当时,美国股票的市盈率通常在20到30倍之间,但纳斯达克尤其是其中的网络股,市盈率动辄超过100倍,甚至达到300倍的水平。市盈率如梦境一般,由此产生“市梦率”一说。
诚然,初创中的高科技企业往往相对于成熟的传统企业有着更高的成长性,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恐怕没有哪个公司能够实现百倍市盈率相对的业绩增长,由此带来的对未来的严重透支而导致的投资泡沫,将投资者至于高风险当中。
世纪之交网络泡沫的破灭褪去了纳斯达克耀眼的光环,带来了上市公司的大批退市。统计表明,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5000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累计就有1179家退市,平均每年退市393家。上市公司总数五年时间实际减少了727家,新上市公司数只占同期退市公司数的38.34%.2000年一季度,纳斯达克退市公司数达到173家,只比新上市公司少3家。在1996年至1999年底的三年之间,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公司的数量从5556家减少到4829家,三年减少了13.08%;而同期美国纽约证交所整体上市公司家数则不减反增,与纳斯达克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反观中国的创业板,虽然没有当初纳斯达克百倍市盈率的疯狂,但50倍、80倍的市盈率比比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惯于炒作的不成熟市场上,其背后潜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统计显示,刚刚公布的前三批28家创业板公司的发行价普遍较高,其中红日药业以60元的价格,超过神州泰岳58元的发行价,成为28家公司中的第一高价股。从市盈率看,按照2008年利润静态估值,28家企业的市盈率都在40倍以上,其中宝德股份、鼎汉技术的静态市盈率更是分别达81.67倍和82.22倍。
有人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价格是询价而来,高价格说明市场认可企业价值。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创业板的询价仍可能存在故意报高价的现象,而A股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传统,在此背景下,发行人、承销商、投资机构都有动力去抬高价格,由此导致有些公司的价格偏离价值。
一级市场的高市盈率发行往往给二级市场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企业募集资金大量增加,资金运用风险加大。另一方面,高市盈率发行消耗市场成长,如果市场形势不好,则存在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可能。如果首日继续推高,则股价下跌风险加大,首日接盘的投资者就可能受损。
尽管监管层为避免首日曝炒而特地选择了集中上市,但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仍可能有足够的动力来炒作这些新股。因为创业板公司股本小,股价易被操纵,推动股价大幅波动比较容易。而且,创业板上市公司小、新的特点决定其重要信息极有可能仅仅掌握在一个人手中,更容易发生内幕交易。这些,都是炒作者看中的炒作的空间。
需要中小投资者尤其加以关注的是,与纳斯达克一样,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将直接摘牌,不再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就意味着,最后接手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最后接盘。
毋庸置疑,创业板市场的性质决定了其巨大的投机性和危险性。放眼全球,创业板市场成功者寥寥。1997年创立的德国创业板市场一度与纳斯达克并驾齐驱,但仅仅6年以后,就因为失去了投资者信任等原因,于2003年被迫关闭,这充分说明了创业板市场中充满的不确定性。
纳斯达克几经沉浮,如今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我们期待中国的创业板也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但面对这支“带刺的玫瑰”,投资者理应格外谨慎。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晓辉、陶俊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