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争取金融话语权的有为之举

火烧 2010-07-15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中国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首批50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首次展现非西方国家金融话语权,引发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弊端,强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被长期低估的问题。

争取金融话语权的有为之举


2010-07-15  来源: 解放军报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公司(美国最大的评级机构)。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凭借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7月11日,我国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报告。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国家信用风险信息,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请他们对此作深层解读。

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弊端凸显

全球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全球范围内金融资产与GDP之比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到100%提高到超过400%。金融全球化、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背景下,信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信用评级对于维护国际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然而,长期以来,在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它们垄断了整个评级业务的90%以上。中国外汇管理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掌握世界评级市场高端话语权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并未履行好“金融市场看门人”的职责。谭雅玲指出,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那些曾经大量被标以AAA和AA级的高信用等级债券产品,事后证明被严重高估。近来欧元区出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债券市场评级机构频繁调降希腊等多国主权信用评级,进而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认为,这次欧洲债务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备受质疑,关键的一点在于其评级过程、评级模型等生产过程从来不公开,美国国会也裁定其不用做任何说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样出来的评级结果无异于“三无产品”。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长期被人为压低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判断一个国家主权债务信用级别的标准,是这个国家是否具有按期偿还到期外债本息的能力。显然,无论从总债务余额、财政赤字,还是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政府的外债偿付能力都是非常强的。然而,从1994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标准普尔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一直维持在BBB级(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而根据国际惯例,一国所有企业和机构发行的外币债券的评级,均不会超过本国主权信用评级。这也导致我国所有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承担大量不必要的融资成本。而境外投资者则可以趁机从中渔利。有数据显示,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就在中国银行业赚取了超过1万亿元的利润。

相形之下,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的渗透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虽然我国的评级业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我国专门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还不到100家,行业专业人员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人。而且,由于过度开放,目前我国三分之二的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已被外资公司所控制,5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中,4家都有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参股,或与其签署了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这种形势下的一个后果,就是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可以更为便利地掌握我国经济的运行数据和发展趋势,甚至可以通过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干扰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江涌说,目前,外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范围,涵盖了我国各主要行业,甚至包括能源、金融、军工等敏感行业的骨干企业。评估过程中流失的许多经济和技术信息,都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

维护金融安全需要掌握评级话语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业相对落后,在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缺少话语权,未能很好地维护自身作为债权国的利益。此次大公国际向全球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报告,在江涌看来,不仅有利于打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也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

吴晶妹也指出,信用资本已经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拥有强大的信用资本成为强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而且,拥有评价信用资本的资格、拥有信用评级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比拥有信用资本本身更重要。国家应将加快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信用评级业。


然而,建立我国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江涌建议,要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管,严格限制外资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持股比例,实施国内国际“双评级”制度,支持和鼓励民族评级机构的发展,防止外资控制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江涌指出,在日本和韩国,外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占有率都在20%以内。被日本政府认可的6家评级机构中,有3家为本土公司。而且,日本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出具报告。

此外,江涌还建议,要明确限制外资评级机构不得涉足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在批准外资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时候要坚持对等原则,要求其所在国政府承诺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捍卫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安全。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