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一国两制”避不开毛主席的伟大构想
“党史上的今天”——“一国两制”避不开毛主席的伟大构想
钟 声
作为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开辟《党史上的今天》栏目,固然很好。但就今天的“一国两制”话题而言,却很难不让人提出质疑,即怎么能把构想者和执行者划为一谈?毛主席当年的伟大构想能避得开?不妨请看新浪网消息:
【党史上的今天:邓小平提出解决香港问题
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明确提出,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还可以搞资本主义。他说:我们历来认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
所以说不能把构想者和执行者划为一谈,是因为1956年10月,毛主席就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即台湾只要断绝与美国的关系,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而1974年8l岁高龄的毛主席在长沙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希恩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又对我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1997年我们要收回香港了’”,希思当即代表英国保证说:“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毛主席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我们(他指了一下周恩来)就不在了”。接着他又指了一下70岁的邓小平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青人去办啦”。
估计看了上述回忆,凡有理智者都可看出,关于香港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仅是毛主席生前所做,而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6年便开始谋划的。特别是从“他又指了一下70岁的邓小平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青人去办啦’”可见,毛主席甚至连日后的邓小平注定统揽大权都想到了。当然,对邓小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所作的“五十年不变”的承诺,直至成为香港回归后英国屡屡扬言严格关注香港问题,就像是半个宗主国身份的恶果,责任则绝不该由仙逝二十多年了的毛主席来承担了。
按理,水有源树有根,作为主流媒体,披露和宣传党史,绝不该忽略甚至无视毛主席对香港回归早已成竹在胸的伟大构想这一史实,只把这本来顺理成章的业绩戴在仅是执行者的邓小平头上。况且,关于“五十年不变”的承诺带来的英国屡屡扬言严格关注香港问题的恶果,是否也该由当时虽非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但却是最终决策者的邓小平酿成的?而对此作为“一国两制”的重要史实绝口不谈,这一所谓的“党史上的今天”,到底是以真实的党史示人还是把党史当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