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楼市困局,谁应负总责

火烧 2008-1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分析楼市困局,指出政府、地方政府及房产商应负主要责任,批评宏观政策助长泡沫,土地财政问题严重,呼吁反思楼市与金融系统的关联。

黑居易:楼市困局,谁应负总责 

http://blog.sina.com.cn/heijuyi2008

房产市场的暴涨与滞胀局面的形成,政府应该负总责,十年来,宏观政策一直在吹大整个市场的泡沫,在客观上鼓励并纵容了各种投机行为;2006年来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没决心没真心,如今竟然默许地方政府的违法救楼市的行为,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与地方政府狼狈为奸,公然救房产商救高房价。第二责任者为地方政府,招拍挂、土地灰色收入等,公然掠夺老百姓的财产,恬不知耻。第三责任者才沦到房产商,我始终认为,银行是政府的亲儿子,房产商是中央与地方的宫外孕的孽障,或者说私生子。亲生的总比野合的更惹人疼。中央轰轰烈烈地开始救楼市,其实根本目的是在拯救中国脆弱濒临崩溃的金融系统,顺便救救让人唾弃的楼市罢了,毕竟银行与楼市的关系扯不清干系。

另外,中国房产的性质本来就是投资的,即便到危机重重的今天,政府也只说支持居民购房消费,都没说房子是基本人权,是供给老百姓住的。如果说是基本人权,那么投资、消费之类的屁话是不应该有的,但是如今仍然是做买卖的,只不过由投资变身为消费而已。既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政府贼的很,从来都不做赔本的买卖。再说那么多贪官污吏还要靠利益链过上酒肉池林的奢靡日子啊。

如今,巧立名目的救经济措施接连出台,动辄号称万亿的投资计划也频频出没于媒体报端,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我仿佛看到,那些青面獠牙、猪脑肥耳的官员们觥筹相错的庆功场面,我不敢去想象路有冻死骨的惨烈!

2008.11.8 黑居易 默记

 附:国务院拉动内需十项措施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