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尖兵:邓子恢逝世前“贫病交加”的说法缺乏依据
近年来,某些媒体为抹黑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刻意偏重和突出邓子恢和主席建国后的矛盾分歧,并说他逝世前“贫病交加”,让人感觉他曾因主席批评遭受一系列非人待遇,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首先,两人很早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1929年6月,主席曾被迫离开由他亲手缔造的红四军到闽西休养,身边仅有贺子珍、蔡协民、曾志、江华、谭震林等5人跟随,还患有恶性疟疾,心情比较糟糕。难能可贵的是,邓子恢没有嫌弃陷入困境的主席,反而想方设法为他炖鸡汤补身子,请医生治病,让主席深受感动,两人由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模式。
当毛主席选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后,便任命邓子恢为中央苏区财政部长,1933年又让他兼任国民经济部长。此后,邓子恢于1941年1月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8月兼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1942年11月担任淮北区党委书记兼淮北军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中原局、中南局工作,担任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第二政委等职。解放后,与高岗、饶漱石、邓小平、习仲勋等4人“五马进京”,1953年2月担任农村工作部长,1954年9月当选国务院副总理。
当然,主席与邓子恢之间也有矛盾。如1955年邓子恢曾因合作社运动受到主席批评,1962年10月又因支持“包产到户”被撤农村工作部部长职务,1965年1月虽不再担任副总理,但仍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虽然主席曾批评邓子恢,说过“小脚女人”之类的重话,但对他依然尊敬,“邓老”这种对邓子恢特有的称呼在《毛泽东年谱》中比较常见,就连周总理等其他领导人文革时仍尊他为“邓老”。
而且,晚年的邓子恢仍享受副国职待遇,因此,直到1972年12月他因糖尿病并发症逝世时,还配有秘书刘蓬勃、警卫秘书于汝亮、管理员刘志龙、医生和保健护士隆泽芳、秦某、厨师张盛奎及警卫员2-3名、司机若干等工作人员,不存在“贫病交加”的可能。
邓子恢的葬礼标准也未降低。据官媒显示,197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邓子恢举行追悼会,中共中央、国务院、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送了花圈,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等处下半旗致哀,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云、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王震、张鼎丞等出席追悼会,政治局委员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致悼词。
可见,邓子恢即便文革中曾受到冲击,但他依然能享受副国职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而据戚本禹回忆录的说法,江青文革时期还曾代表主席保护过受到冲击的邓子恢、王震等人,所以,邓子恢的生活绝非某些媒体渲染得那么悲惨。而且,如果一个堂堂的副国职干部去世前“贫病交加”,那么,数以亿万计的普通群众会是什么状态?这些都说明,邓子恢逝世前“贫病交加”的说法缺乏依据。(2022-8-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