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赵树理建国后为何长期遭到批判?

火烧 2022-08-01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赵树理建国后因政治问题多次遭批判,作品被质疑影响不好,曾被点名批判并定性为反动作家,其经历引发广泛讨论。

  赵树理,山西晋城沁水人,“山药蛋派”创始人,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他熟悉农村农民,是周扬、杨献珍发现的农民作家,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出版时一度受阻,杨献珍闻讯后,向时任北方局书记的彭德怀汇报,彭德怀通过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指示太行新华书店予以出版。遗憾的是,赵树理在建国后屡屡被批,并于1970年9月含冤去世,他为何有此遭遇呢?

  原因在于赵树理总在政治上出问题。如他的作品名为写实,但阴暗面过多,客观影响不好,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就有人认为“小说将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干部写成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的新恶霸”、“出版后可能导致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出版时一拖再拖。

  即便如此,赵树理在建国初期仍然受到重用,但不久就因政治问题被边缘化。如他在1950年1月主办《说说唱唱》杂志,当年就因杂志的导向问题多次检讨;1951年7月在全国批《武训传》风潮中,又因错误言论被迫检讨;1952年1月《说说唱唱》又因刊发问题文章而检讨,并在当月将《说说唱唱》与《人民文艺》合并,由老舍担任主编。

  由于赵树理问题频出,被胡乔木要求下乡体验生活,赵树理随即多次回到农村,尤其是《说说唱唱》被停刊后,呆在农村的时间更长,甚至最后回老家任职。虽然赵树理很努力,但始终跟不上形势,后期依然没有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反而继续遭到批判。

  如1959年作为“右派”被中国作协点名批判;1964年因写“中间人物”再次被点名批判;1966年7月,被《红旗》杂志点名批判,随后又被晋东南地委书记王尚志、副书记仝云等13名地委干部点名批判;1966年8月,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日报》、山西省文联等单位点名批判;1967年1月,被《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点名批判;1967年,时任山西省革委会主任的陈永贵曾在《山西日报》上点名批评:“赵树理是贫下中农的死敌!”;1970年6月,山西省革委会成立“赵树理专案组”,并在晋革发[1970]第185号文件中将他列为“反动作家”,《山西日报》7月24日再次加入批判行列。据统计,从1970年7月24日至年底,仅《山西日报》 就发表批赵文章76篇。

  除政治问题外,赵树理历史上也有疑点,如曾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并通过国民党“自新院”于1930年5月被释放,由此被定性为“叛徒”。当然,现在看这是“不实之词”,但当时也是一项罪状。

  此外,赵树理不仅是作家,也是领导干部,如他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戏剧改进局曲艺处处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阳城县委书记处书记、阳城县委副书记、晋城市委副书记等职,他在任职期间有没有腐败行为和违规违纪现象,是否陷入官场权斗,因资料缺失,后人不得而知。但总体来说,赵树理长期遭批判肯定事出有因,绝不像后世所谓都是“不实之词”、“受到迫害”那么简单。

  遗憾的是,某些媒体喋喋不休地说赵树理因“为农民说话”而“受到迫害”,意图将他树成否定毛泽东时代“三农”路线、方针、政策的英雄,如果情况属实,反倒证明各级对赵树理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作为领导干部,赵树理应该带头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而不是自行其是、否定中央决策。(2022-8-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