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聊聊受到受毛主席、周总理和小平同志高度评价的苏振华

火烧 2022-07-19 00:00:00 历史视野 1026
文章讲述开国上将苏振华从放牛娃到上海市委书记的传奇经历,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小平同志高度评价,涵盖战争与建设时期的贡献。

  贵州首任省委书记、海军首任政委苏振华,是唯一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的开国上将,也是为数不多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的开国将军,毛主席称赞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周总理称赞他:“既有军队工作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经验”,小平同志称赞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从大字不识几个的放牛娃,成长为开国上将、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振华的一生波澜壮阔,既有战争年代的赫赫战功,又有建设时期的突出成绩,还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等重大政治斗争,后因去世过早、犯过错误,其传奇人生鲜为人知,实在令人遗憾。

  一、出身红三军团,彭德怀为他改名,也是他的“伯乐”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因在家中排行老七,原名苏七生。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参加游击队,8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6月,带领37名少先队员参加彭德怀领导的红3军团,在一师三团三连当战士,彭德怀取“振兴中华”之意,为他改名苏振华;8月因作战勇敢升任班长,11月入党。1931年5月,因战功升任排长,1932年1月又升任连政委。1933年2月,调任红四师12团党总支书记;5月,调任红五师10团党总支书记,后任师经理处政委。1934年4月,任红5师第13团政委。1935年1月,红三军团在云南扎西(威信)整编成四个大团,苏振华调任整编后的红4师第12团政治处主任(时任政委钟赤兵),后于2月在战场上接替重伤昏迷的钟赤兵任第12团政政委,率部参加一系列著名战斗。

  1936年6月,苏振华到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高级班学习,他虽然文化程度很低,但学习刻苦、进步很快,被毛泽东赞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11月,又最先从学员中调出,担任红军大学第二期二科科长。

  1937年1月,红军大学随中央移驻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苏振华随之来到延安,8月担任第2大队大队长;后抗大第四期采取“分散办学”模式,苏振华改任第1大队大队长,与政委胡耀邦带领学员远离延安,驻扎瓦窑堡。

  二、战斗在冀鲁豫军区,曾与罗瑞卿、王宏坤等共事,与杨勇长期搭档

  1939年6月,中央决定“抗大”第五期开赴抗日前线的鲁东南办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为青年纵队,罗瑞卿任司令员兼政委,苏振华任一团团长。苏振华后在罗瑞卿领导下,途径陕西、山西、河北三省25个县,到达晋察冀边区。

  1940年5月,苏振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时任旅长杨勇,后为教导第3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1941年7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杨勇调回延安,时任司令员杨得志)兼冀鲁豫军区政委(时任司令杨得志)。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后,苏振华担任新的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司令员宋任穷、政委黄敬,副司令员王宏坤、杨勇)兼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

  三、跟随二野转战南北,小平同志称赞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1945年10月,苏振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委(司令员杨得志),1946年12月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7年3月,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不再兼任,后与司令员杨勇率部参加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等一系列大仗硬仗。1949年2月,苏振华担任新组建的二野第5兵团政委(司令员杨勇),率16、17、18三个军参加渡江战役后,并直出浙赣线,解放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多座城镇。

  四、主政贵州5年,平叛剿匪、发展经济等各方面都政绩突出

  1949年11月,苏振华与杨勇率部解放贵阳,在邓小平推荐下任贵州省军区政委(杨勇任贵州省长兼贵州省军区司令,调离后,苏振华又兼省军区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主政贵州5年,其中,在杨勇、苏振华力荐下,1951年7月,18军由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部进藏,10月到达拉萨。

  主政贵州期间,苏振华坚决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积极消灭匪患,迅速稳定秩序;同时,选拔一大批农村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充分团结全省各族人民,快速恢复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短期内让贵州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中央表扬。

  五、担任首任海军政委,为海军建设呕心沥血,成为中国海军奠基人

  1954年4月,由于原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赴苏联学习,苏振华调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2月,经毛主席钦点,担任首任海军政委。1958年,面对敌人的海上封锁,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为落实主席指示,苏振华被周总理指定为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组长。1959年9月,苏振华被迫在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等人,后升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1962年6月,再次担任海军政委。在海军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非凡的业绩,受到各方好评,成为中国海军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六、文革中受到迫害,后在海军司令肖劲光帮助下复出

  1967年1月,苏振华被诬 “三反分子”、“彭黄漏网分子”、“邓小平安在海军的定时炸弹”,被打倒后遭长期关押。1972年2月,在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帮助下,经毛主席、周总理过问,回到北京,并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后因与肖劲光在“批林整风”中出现分歧,当年11月曾组织批判肖劲光。1973年1月,苏振华出任海军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主持海军工作,而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则在常委中分工管科研,肖劲光与苏振华的矛盾由此产生;2月22日,苏振华曾与尤太忠、李达看望刚刚回京的邓小平同志;8月,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4年2月,苏振华参与指挥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1975年1月,担任中央军委常委。主政海军期间,因工作关系,苏振华与江青、张春桥等接触较多;1976年4月,曾迫于形势违心地批判老领导小平同志。

  七、参与粉碎“四人帮”,后因海军阅兵等事件与小平同志冲突

  1976年10月6日,苏振华等受中共中央委派连夜接管了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单位;10月20日,经叶剑英提议,由华国锋批准,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大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升任副国职。1978年4月,因在海军阅兵事件上错误支持华国锋,与邓小平、罗瑞卿等冲突,1979年1月在军委扩大会上遭到批评,2月7日下午6时,突发心脏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苏振华逝世后,小平同志不计前嫌,亲自致悼词,显示出博大胸怀,天安门广场也下半旗致哀。1979年,苏振华还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八、苏振华特点

  一是素质全面。苏振华虽长期担任政工干部,但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有相当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政能力。红军时期,他曾率部参加奇袭娄山关、激战老鸭山、攻占遵义等许多重要的战役战斗,屡立战功;解放战争中,与杨勇、杨得志搭档,指挥过多场战役,受到小平同志称赞;解放后又主政贵州5年,平叛剿匪、维护秩序、发展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1976年10月临危受命,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仅两个多月就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为稳定上海作出突出贡献。客观地讲,苏振华确实能文能武、素质全面、人才难得,尤其是主政海军期间颇有建树,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曾握着他的手说:“我们的海军要使敌人害怕,海军要靠你呀!”

  二是多有波折。苏振华虽军政双优、战功卓著,工作中兢兢业业、屡有建树,但因个性鲜明、作风强势,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他的一生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有5人:彭德怀、邓小平、林彪、肖劲光、华国锋。苏振华生于湖南平江,出身红三军团,长期追随彭德怀,后经彭德怀推荐到冀鲁豫军区和海军工作。解放战争中又到二野,成为小平同志的爱将,并在1959年9月彭德怀等被打倒后,升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1962年6月,林彪嫡系李作鹏到海军任常务副司令员,与海军副政委王宏坤等排挤肖劲光、苏振华等人,1967年1月苏振华被林彪等人打倒。1972年2月,苏振华在肖劲光帮助下复出,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后因工作原因与肖劲光冲突。1976年10月,被华国锋调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与倪志福、彭冲等到上海接管大权;1977年因支持华国锋与邓小平等冲突,直到1979年2月病逝。

  三是曾做检讨。苏振华虽成绩卓著,但人无完人,工作中也有重大失误。如在他第一次担任海军政委期间,海军接连出现3起轰动全军的重大事故:一是1959年12月1日,418潜艇与衡阳号护卫舰相撞,造成38人死亡;二是1960年1月12日,东海舰队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杨德才,驾驶米格-15战斗机逃往台湾,在宜兰附近坠机身亡,这是我军第一架叛逃台湾的军用飞机;三是1962年3月3日,东海舰队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刘承司,驾驶米格-15战斗机逃往台湾,后安全飞抵桃园机场,刘承司是第一个成功驾驶战斗机飞抵台湾的解放军军官,产生了极恶劣的政治影响。这三次重大事故,时任海军政委的苏振华当然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曾被军委点名批评:“苏振华同志作为党委第二书记,坚决原则不够,没有把主要精力去抓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在思想政治领导上起到应有作用。”为此,苏振华做了沉痛而深刻的检讨。

  四是遭到关押。苏振华长期对林彪“突出政治”的指示不冷不热,与林彪等人的爱将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屡有冲突,甚至在海军党委会上针锋相对、势同水火。1966年3月,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等曾借批罗瑞卿之机,搜集材料,强行将肖劲光、苏振华与罗瑞卿联系起来,指责两人犯了方向性错误,后被毛主席制止。1966年5月到6月,海军党委连续召开三届三次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主要目的都是揭发批判肖劲光、苏振华,逼迫他们供认与罗瑞卿的关系,在强大的压力下,两人都违心地做了书面检讨。

  苏振华和肖劲光的遭遇,引起刘少奇、邓小平、贺龙、叶剑英等人的普遍同情。1966年7月,苏振华在他们的支持下,对李、王、张发起40多天的批判,引发林彪等人强烈不满,也受到徐向前批评。1967年1月17日,徐向前在林彪、叶剑英、陈毅等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点名批评苏振华:“海军党委扩大会议期间,不是肃清罗瑞卿的影响,而是把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置于死地。”时任海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秀川也诬蔑苏振华、刘道生、杜义德是“苏记黑司令部”,陶勇、方正平、卢仁灿、康志强是“四大金刚”,傅继泽、郭炳坤、张汉丞、赵晓舟、罗斌是“五大虎将”。苏振华、刘道生、杜义德当天被打倒,东海舰队司令陶勇、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后被迫害致死。

  1967年1月22日,毛泽东批评军队对刘志坚、廖汉生、苏振华搞“喷气式”,李作鹏闻讯后怕苏振华出事而将其软禁,并于1969年10月将其秘密关押在湖南冷水滩海军农场。但据苏振华子女回忆,李作鹏虽整治苏振华,但在他被关押期间,仍4次帮其子女解决难题。

  五是倍受指责。苏振华有3段婚姻,其中,第三段婚姻倍受指责。第一段婚姻,是1929年苏振华在母亲张罗下,与出身贫寒的余凤姣结婚,余凤姣不久因病去世,所生孩子由母亲抚养。第二段婚姻,是1938年在时任“抗大”教育长罗瑞卿撮合下,与小自己的8岁的孟玮结婚,婚后生育4子2女,1959年2月与孟玮离婚。第三段婚姻,是1959年秋在贺龙主持下,与时任海军文工团舞蹈演员、24岁的陆迪伦结婚。起初,这段婚姻遭到苏振华6个子女、秘书乔崖、陆迪伦家人等强烈反对,苏振华被指责“喜新厌旧”,陆迪伦被批“贪图权势”,成为文革中苏振华被打倒的一大罪状。后来,苏振华与陆迪伦生育2子,并最终获得其他子女的谅解。(2022-7-1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