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揭秘文革中升任副总理的王震

火烧 2022-04-0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王震在文革中被提拔为副总理的特殊经历,回顾其革命生涯,突出其资历深厚、功勋卓著、忠于毛主席及支持改革开放等重要特点,展现其在历史中的关键地位。

  王震,湖南浏阳人,著名的开国上将,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国家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回顾其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发现有如下特点:

  一是资历很老。王震13岁到长沙打工,16岁参加革命,做过工运、兵运、地下交通等工作。1924年任粤汉铁路工会长岳段分工会执行委员、工人纠察队队长,1925年8月认识毛主席并将其护送至长沙韭菜园;1927年5月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入党;1929年参加土地革命,1933年带一个师与萧克组成红六军团,并出任军团政委,属于“小山头”和老资历、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

  二是功勋卓著。抗战时王震曾率部开发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被毛主席树为“大生产运动”的典型;解放战争后期又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为解放新疆、建设新疆做出突出贡献;任农垦部长期间,提出并实施富有战略意义的开垦北大荒。此外,王震作战勇敢,经常冲锋在前,曾7次负伤,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他1944年曾受毛主席委派,率八路军经山西、河南、广东等8省,南下开辟新的根据地,胜利完成战略任务,受到毛主席高度肯定。

  三是忠心耿耿。王震对毛主席忠心耿耿,长征时曾旗帜鲜明地拒绝张国焘的拉拢;在上世纪80年代公开表态:“凡是反对毛主席的都是**养的”、“谁敢否定毛主席光辉的一生,谁敢反对毛主席著作,就撤他的职,开除他的党籍;谁敢当我面否定毛主席,我就用枪来回答”,这在毛主席惨遭抹黑丑化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他对小平同志同样非常支持,文革后为小平同志复出多方奔走,后又坚定支持小平同志搞改革开放,曾放狠话:“谁反对邓小平,我就要他的狗头”。

  四是关心政治。与一般行伍出身的干部不同,王震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十分关心、高度敏感、极度清醒,延安时他第一个发现并批判王实味,改革开放时与薄一波等老革命坚决反对丑化毛主席,与杨振宁怒斥央视播出的《河殇》,与陈云、李先念等一起坚守社会主义信念。

  五是文革晋升。文革开始后,王震曾于6月19日被迫回湖南“继续休养”,6月20日到8月1日40天内,遭到“背靠背”批判,是文革中第一个遭批判的部长。不过,他在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等人的关心下,不仅没有垮台,反而获得提拔,即由文革前的农垦部长晋升为副总理。更传奇的是,他在文革后依然大权在握,这在高层属凤毛麟角,因为文革后仅有许世友、郝建秀、倪志福等文革晋升者未被处理,华国锋、汪东兴、陈永贵、纪登奎、吴桂贤、李素文、姚连蔚、孙健、孙玉国、乔冠华、庄则栋等都在文革结束后被处理或被边缘化。

  六是尊重人才。与其他工农干部不同,王震虽然学历很低,但爱惜人才,对落难的丁玲、丁玲、艾青、张权、杜鹏程等知识分子及华罗庚等非常尊重,经常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获得知识分子的认同。因此,虽然改革开放时期他经常以左的面目出现,与胡乔木、邓立群等惺惺相惜,但知识分子似乎对他并不反感。

  七是广结善缘。王震待人宽厚、喜欢帮人,文革前后多方帮助荣毅仁、王恩茂、陈毅、徐海东、张闻天等一些元勋的后代,为他们雪中送炭,获得许多老干部和“红二代”的高度认可,使得他在改革开放时期地位大涨,成为权高位重的老革命,并罕见地当选国家副主席。

  (2022-4-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