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当代青年震撼发声:我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重新发现与坚定——姜成娟报告文学《发现滨海》作品研讨会纪要

火烧 2016-06-2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发现滨海》展现八零后青年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重新发现与坚定,引发对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的深刻思考,强调青年担当与信仰力量。

  2016年6月28日,《发现滨海——一个八零后中国当代青年对中国革命与抗战的思考》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共山东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学锋等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报告文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日照市文联、中共莒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会上,刘玉琴、梁鸿鹰、傅溪鹏、李炳银、黄传会、徐忠志、张陵、李朝全、徐剑、李建军、丁晓平等评论家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内容等作了整体研讨。

  据悉,姜成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发现滨海》,是第一部全面描写抗战时期山东五大根据地之一的“滨海军区”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评价说,作品写得很好,格调较高,也很诗意。该作品即将在《中国作家》2016年第2期发表,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作品的问世,既宣示了现今中国文坛“江山代有才人出”,也象征着共产主义理想在八零后群体中的扎根。

  何建明指出,《发现滨海》是一曲光芒四射的革命理想之歌。它既可以给一些没有理想和信仰的人以信仰的光芒和力量,让他们明白人生该如何度过,追求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与制度是何等神圣的事情,让他们明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与献身是何等的高尚与伟大。人民创造历史这一真理,在《发现滨海》中再次被发现。“共产党员是人民的领路人”这一真理,在《发现滨海》中再次得到了证实。

  傅溪鹏在讲话中强调,自己已是年近耄耋之年,早就不问世事,曾多次谢绝各种有关报告文学一类的研讨会。但是,此次却破例前来。原因在于,姜成娟的《发现滨海》一书,让他看到了当代青年对祖国的担当与责任。《发现滨海》一书很精彩的一点就是,提醒和告诫广大的仁人志士,要清醒思考,不忘来路,总结经验,高高擎起先辈传递到我们手中的正义红旗,决不让它倒在任何包装华美的理论、金融、文化围剿中!

  徐忠志表示,在当今泛娱乐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们很多年轻一代的同志已经变成了“集体无意识”,对我党的建国历史毫无所知甚至嗤之以鼻,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而《发现滨海》一书的问世,恰是对歪风邪气的一次有力回击,对“沉默大多数”的一次振聋发聩。《发现滨海》使我们懂得:共产党的本质是穷汉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的组织,只要我们还能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群众路线,那么,中国共产党人94年的探索就不会失败,中国的红色事业就不会失败!

  刘玉琴认为,《发现滨海》一书虽然在有些地方还不尽详实,需要改进和推敲。但是,这本书的基调和主旋律无疑是高尚和震撼人心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之际,由最基层、毫无既得利益的非党员普通青年谱写而成,这是当代青年的进步与成熟,是青年对中国共产党95年筚路蓝缕带领中国人民击败外来霸权与开展社会主义实践的认可。这说明姜成娟式的青年,经住了历史虚无主义与西方普世价值等的考验,拨开种种迷雾,重新发现了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真理才是实现中华复兴乃至人类大同的唯一途径。姜成娟殚精竭虑创作而成的《发现滨海》,其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丁晓平对《发现滨海》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本书之所以出色,在于“它”做到了“三本”,即本色、本质、本体,向广大青年传播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宏愿。的确,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现在不少人太缺乏理想和信仰、太功利主义了。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固然不对,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想万万不能丢。党员、干部首先不能动摇信仰,动摇了就会失去根本。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灵魂。

  最后,姜成娟同志在会议发言中郑重表态,自己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不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做沾满了铜臭气的“精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